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马说教学设计 .doc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马说教学设计 .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通假字的用法;正确翻译并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个人吗?为什么韩愈会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什么样的文体? 明确: 1.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2.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后,过了四年才被宣武节度使任命为观察推官,贞元十八年(802)授四门博士,历迁监察御史,因上书言关中灾情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元和初任江陵府法曹参军,国子监博士,后随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乱,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穆宗时,任国子监祭酒,兵部、吏部侍郎等。有《昌黎先生集》。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二、课文阅读 1.全班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正确的句读。 2.教师范读。同学拿起笔将自己刚才没有读准的生字圈出。 3.同学根据教师的范读正音并在课文上注音再读。 4.文言实词、虚词理解: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将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加上点。 2)四人小组讨论:小组长提问,其余三个同学抢答,共同探讨并在书本上注释这些实词和虚词。 3)班级讨论: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加点的字词。 明确:第一段实词: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 祗——只是 辱——辱没 骈——一同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称——著称 第一段虚词:而——表转折,但是 故——所以,因此 虽——即使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第二段实词: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 千里之能——能力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第二段虚词: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能够 是——这种,作代词 虽——即使 安——怎么 第三段实词:策之——用鞭子打 执策——马鞭子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食之——通“饲”,喂 尽——竭尽 材——通“才”,才能 鸣——呜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 第三段虚词: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其道——代词,代千里马 鸣之——助词,无意义。 其真无马——表语气,无义 邪——通“耶”,表疑问 5.在理解的基础上全体背诵课文一遍。 三、课文理解 1.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欣赏板块。 2.根据欣赏板块结合课文,四人小组讨论问题。 3.教师组织班级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全文以“说”为文体,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个说了些什么内容? 到底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为什么? 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这是什么写法? 根据韩愈为代表的中唐“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根据韩愈的生平说说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块一 《马说》背景: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至800)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所谓“古文运动”,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文学运动。从基本的特征来看,古文运动是要改革文体;而改革文体,却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一方面,古文家企图以此来复兴儒道,恢复散文宣扬正统思想的功能、以挽救唐王朝的衰亡;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以此来更好地表达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感情。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