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任督循环穴位解
任督循环穴位解 督脉 【循行】 ??? 1.本支《灵枢·营气》:“足厥阴……其支别者,上额,循巅顶,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指足厥阴肝经上行到“颃颡”后,一支上额,沿头顶正中,下项背正中,到达骶部,这就是督脉的主要通路。接通十二经和身前的任脉,构成了营气的运行通路。从营气的运行来说,督脉走向是由上而下,与任脉的由下而上相连接。但《素问·骨空论》等则从“气”(丹田之气)的产生来论,按从下向上来叙述。? 2.起源:《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纂间,绕纂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其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说明督脉之“气”起源于少腹内,这里后来称作“丹田”,《难经·六十六难》称作“脐下肾间动气”。此脉气下向骨盆中间,女子联系阴户,男子沿阴茎而下,散络会合于前后阴之间(会阴),绕向肛门后,分别绕行臀部至足少阴与太阳会合处(长强、会阳)。??? 【病候】??? 由于督脉分布于脑、脊部位,又与足厥阴肝经交会于巅顶,故其经气阻滞则可出现头晕、目眩背强直等症。《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难经》作“脊强而厥”,均指此。《灵枢·经脉》:“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头重、高摇,可分为阳虚而清阳不升或阴虚而风阳上扰二类,均与督脉有关。《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可知风病与督脉关系甚切。外风多由足太阳而及督脉,内风多由足厥阴而及督脉。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由髓海空虚致病,亦当调其督脉。《脉经》还指出:“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人风痫疾,”均属督脉主病。而《素问·骨空论》“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则应属冲脉、任脉所主病。由于督脉与冲任脉相通,故连带论述。 【本经穴】??长强(足少阴会),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足太阳会),大椎(手足三阳会),哑门(阳维会),风府(足太阳、阳维会),脑户(足太阳会),强间,后顶,百会(足太阳会或说足三阳、足厥阴会),前顶,卤会,上星,神庭(足太阳、阳明会),素髎,水沟(手、足阳明会),兑端、龈交(一说任脉、足阳明会)。 【交会穴】 会阴(会任脉、冲脉),会阳(会足太阳),风门(《素问》王注作大杼。会足太阳)。此外,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后溪通于督脉。 长强 (DU1 Cháng qiáng) 位置: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肛尾韧带。浅层主要布有尾神经的后支。深层有阴部神经的分支,肛神经,阴部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肛动、静脉。 主治: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方例: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湿热下注型);配精官、二白、百会(灸)治脱肛、痔疮。 刺灸法: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长强与养生 长强是督脉的起始穴,阳气就从这里开始生发。古人对长强有一个解释,叫“循环无端之谓长,健行不息之谓强。”意思也很好理解,人体的气血是循环不息的,新陈代谢就这在循环运行之中完成。气血运行正常的话,人体的健康就能够得到保证。否则,就很可能得病。 “长”是长大,旺盛。而“强”顾名思义就是强壮,充实。长强合而为一,意味着这个穴位的气血很强盛。 长强穴就是保证人体气血升降循环的穴位。对于中气下陷证,如脱肛,痔疮,便秘等,都可以通过按摩长强穴来防治。具体的做法也很简单,趴在床上,让家人帮忙艾灸长强穴,每次穴灸20分钟左右,长强处感到发热就可以了。 如果这样操作觉得不放心,或者不方便的话,也可以在晚上睡觉前,趴在床上,将双手搓热,然后趁热顺着腰椎尾骨往下搓,搓100下,就是让长强穴处感到发热就可以。事实上,针刺长强穴,可以改变大肠的收缩和舒张的状态,从而改善便秘,也已经得到科学证实了。 腰俞 (DU2 Yāo shū) 位置: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骶尾背侧韧带、骶管。浅层主要布有第五骶神经的后支。深层有尾丛。 主治: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方例:配膀胱俞(灸)、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治腰脊冷痛;配太冲治脊强反折、抽搐。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其它: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