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中医骨伤科基本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_中医骨伤科基本理论

第二章 中医伤科基本理论 第一节 阴阳学说 自然界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现象及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关联、相互对立的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静止 下降 物质 内在 晦暗 衰退 寒冷 阳:活动 上升 功能 外在 明亮 旺盛 温热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交感(最基本的前提) 阴阳两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相互交合 (二)阴阳对立制约(最普遍的规律)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三)阴阳互根互用(最根本的原理)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四)阴阳消长平衡(运动形式)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补气生血,补血养气,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五)阴阳相互转化(运动形式)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的属性 1.人体部位:阳:上部 体表 背部 外侧 六腑 阴:下部 体内 腹部 内侧 五脏 2.经络系统:阳:手足三阳经 督脉 阴:手足三阴经 任脉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阳中之阴肺也; 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 阴中之至阴脾也。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协调关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功能属阳,物质属阴,两者必须保持平衡状态,才能使人体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阴阳偏胜 含义: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 表现:阴胜则寒(实寒) 阳胜则热(实热) 转归:阳胜则阴病 阴胜则阳病 阳偏胜 含义: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偏盛,机能亢奋, 机体反应性增强, 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 表现:热——壮热、面红、目赤 动——脉数、心烦、躁扰 燥——口渴、便干、苔黄 伤科:外伤后热毒壅盛,伤后瘀血发热 阴偏胜 含义: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病理性偏盛,机能抑制,热量耗伤过多,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 表现 :寒——恶寒、喜暖、肢冷 静——舌淡、脉迟、蜷卧 湿——水肿、泄泻、痰液清冷 骨伤:感受寒湿邪的痹证 2.阴阳偏衰 含义:指机体阴或阳虚衰不足的病理状态。 表现:阳虚则寒、阳虚则阴盛——虚寒证 阴虚则热、阴虚则阳亢——虚热证 出现:精气夺则虚”的病机和病证。 阳偏衰 含义:即阳虚。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衰退或衰弱,代谢缓慢,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 表现 :畏寒肢冷,脘腹冷痛、面色白光 白,舌淡脉迟等温煦作用减退的寒象 阳虚则寒表现 神疲、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温养兴奋不足的虚象 伤科:先天性骨骼疾病,严重骨折、脱位、筋伤后期 阴偏衰 含义:指机体阴气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表现 :骨蒸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 颧红升火、消瘦、咽干口燥 ,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 伤科:外伤失血过多,久病阴血耗伤,阴虚内热 阴阳互损 含义: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相当程度,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 表现:阴损及阳——阴虚到相当程度,累及阳气生化不足,继而致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阳损及阴——阳虚较重,无阳则阴无以生,导致阴虚,形成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 阴阳格拒 概念:即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为在阴阳偏盛基础上由阴阳双方相互排斥而出现寒热真假病变的一类病机。 表现: 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蜷卧,脉微细欲绝。假热证:突然面红,烦热、口渴、脉大无根等。 外感热病,实热炽盛: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有力。假寒:突然四肢厥冷,脉象沉伏 阴阳亡失 指机体由于阴气或阳气突然大量亡失,致属阴或阳的功能突然衰竭,现生命垂危 的病理状态。 表现:大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畏寒蜷卧,脉微欲绝 ; 或烦躁不安、口渴欲饮、气喘、手足虽温但大汗欲脱、脉数疾等 第二节 病因学说 损伤的病因就是引起人体损伤发病的原因,或称为损伤的致病因素。 分内因、外因两种。外因主要系外力伤害,但与外感六淫及邪毒感染有密切的关系;伤科疾病的发生,外因是重要的,但与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及病理因素等内在因素关系十分密切。 损伤的病因中医文献 1.《内经》: 指出“坠堕”、“击仆”、“举重用力”、“五劳所伤”等是损伤的致病因素。 2.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