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第二章农田-第二章.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田-第二章农田-第二章

一、作物田间水分的消耗 (消耗途径: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地表流失、还 有杂草对水分的消耗) 作物需水:作物生理需水、生态需水。 生理需水: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生理活动所需的水 分,即作物蒸腾。 生态需水:用以调节和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条件所需的水分, 即棵间蒸发。 旱作物需水量:组成作物体的水量作物蒸腾、棵间蒸发,即腾发量。 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 1、气象条件 主要因素,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低、风速大、气压低等使需水量增加; 2、土壤条件 含水量大,砂性大,则需水量大(棵间蒸发大) 3、作物条件 水稻需水量较大,麦类、棉花需水量中等,高粱、薯类需水量较少; 4、农业技术措施 地面覆盖、采用滴灌、水稻控灌等能减少作物需水量。 叶面蒸腾:作物植株内水分通过叶面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现象; 棵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水面(水稻田)的水分蒸发; 深层渗漏: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而向根系以下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解释:棵间蒸发能增加地面附近空气的湿度,对作物生长环境有利,但大部分是无益的消耗,因此在缺水地区或干旱季节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滴灌局部灌溉、水田不建立水层)和地面覆盖等措施。 深层渗漏对旱田是无益的,会浪费水源,流失养分,地下水含盐较多的地区,易形成次生盐碱化。但对水稻来说,适当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可增加根部氧分,消除有毒物质,促进根系生长,常熟、沙河、涟水等灌溉试验站结果都表明:有渗漏的水稻产量比无渗漏的水稻产量高3.9%~26.5%。 叶面蒸滕量+棵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田间需水量 水田:田间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 由于水田不同土壤渗漏量大小差别很大,为了使不同土质田块水稻需水具有可比性,因此水稻的田间需水量不包括渗漏量,如计入渗漏量,则称为田间耗水量。 三、作物需水量确定方法 灌溉试验、试验基础上分析影响需水量因素的相互关系、经 验公式。 (一)直接估算法 1、α值法(蒸发皿法) 前面已讲过,气温、日照、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因素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最重要的因素,而水面蒸发正是上述各种气象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因此作物的田间需水量与水面蒸发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用水面蒸发量作为参数来估计作物田间需水量。 E=αE0 式中:E--全生育期作物田间需水量(mm) α--需水系数,水稻 α为0.9~1.3,旱作物α为0.3~0.7. E0--与E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mm)。 α值法适用于水稻。 2、K值法(产量法) 实践表明作物的产量与田间需水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E随作物产量的提高而提高。因此可以用产量作为参数来估计作物的田间需水量。 E=KY 式中 E--需水量,m3/亩; K--需水系数(m3/Kg),由试验资料确定; Y--作物产量(kg/亩) 由于E与Y实际上并不是成线性关系,因此有人对上式作了修正。 E0为保证作物存活下来,但产量为零(棵粒无收)。 E=KY n + C 式中:n--经验指数; C--经验常数。 K值法适用于旱作物。 3.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确定——模系数法 上式估算的是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由模系数法求生育阶 段的作物需水量,根据试验找出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求不 同生育阶段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百分比。 4.需水强度的确定 需水强度即为某一天的需水量。 单位:mm/d 或 m3/(亩d) 公式: ei=Ei/ti 式中 ei--第i阶段的需水强度; Ei--第i阶段的需水量; ti--第i阶段的天数。 (二)通过潜在需水量计算需水量方法 潜在需水量:土壤水分充分,能完全满足作物腾发耗水要求 的需水量,通常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80%~85%以上。 1.潜在需水量计算: (1)布莱尼-克雷多法:以气温和昼长时间推算,在土 壤充分供水时,作物潜在需水量随月平均气温,每月白 昼小时占全年白昼小时的百分数变化。 适用:干旱、半干旱地区。 (2)能量平衡法 英国科学家彭曼于1949年首次提出,又于1963年简化了他 的公式。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采用彭曼法计算作物需水量。彭 曼法的特点是:理论基础可靠,计算精度较高;但计算较复 杂,所需基础数数较多。 将作物腾发看作能力消耗,通过平衡分析计算腾发耗量,折算成水量,即作物需水量。应用广泛。 2.作物实际需水量计算 上式是在土壤水分充足,能完全满足作物腾发条件 下的需水量。但土壤水分不是作物各个生育阶段能达到 的,所以要按照作物种类及土壤条件进行修正, 1.农作物物灌溉制度:为了保证作物适时播种(或栽秧)和正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vshoulrengb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