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名人大运河名人.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运河名人大运河名人

大运河名人 江苏省淮安兴建全国最大城市雕塑群 为凸显运河明珠——淮安的历史文化,淮安市政府在美化城市方面大手笔操作:以淮安历史上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为题材,在市中心古运河文化广场兴建全国最大的城市雕塑群。昨天,记者在雕塑现场看到,负责雕塑设计的南艺艺术中心的张祥水、李明、刘宪、朱新龙等十几位雕塑家,已经完成了泥塑创作,正在紧张地翻制模型。   这个雕塑群包括一个高4米、横展130米的浮雕组和16根艺术浮雕柱,总雕塑面积为75 0平方米,比目前全国最大、面积为500多平方米的中华世纪坛雕塑群还要壮观。雕塑全部采用花岗岩雕刻,表现的内容则都是反映运河历史上重要而有代表意义的场景,如康熙码头巡河图、漕督躬亲盘验图、夫差末口陈兵图、舟船过闸艰险图、通衢古驿晨旅图、清水仓场盛况图等,艺术浮雕柱上则雕刻着军事家韩信、民族英雄梁红玉、文学家吴承恩、名医吴鞠通、治水专家阎若璩等16位出生于淮安的历史名人。整个雕塑线条新颖独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8月底安装完毕后,将成为淮安市一道新的迷人的风景。(张磊 张粉琴) 中国大运河历史名人初步名单及事迹简介 夫差 夫差(?—前473),春秋末年吴国君。 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利用长江、淮河之间的自然水系,开凿了一条人工渠道——邗沟。据《左传》:鲁哀公九年(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邗沟南起长江茱萸湾(位于今扬州市区),北迄淮河山阳湾末口(位于今淮安市区),沟通了江、淮两大水系。末口密近淮、泗水交会处,由邗沟转入泗水,即可北达徐州、鲁南。邗沟是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人工运河,也是京杭大运河上最为古老的一段河道。 《水经注》记载的邗沟(中渎水)走向为:“自广陵北出武广湖东,陆阳湖西,二湖东西相直五里,水出其间,下注樊梁湖,旧道东北出,至博芝、射阳二湖,西北出夹耶,乃至山阳矣。”邗沟从邗城的西南角起,屈曲从城的东南角东流,至今湾头镇又折向北流,经武广湖(一作武安湖,即今邵伯湖)、陆阳湖(今名渌洋湖,在江都县北,高邮县南)二湖之间,北入樊梁湖(今名高邮湖,在高邮县西北)转向东北入博芝湖(在宝应县东南)、射阳湖(即今宝应、淮安二县东界之射阳湖,据《太平寰宇记》载,湖周达300多里,面积远较今天为大),又折向西北,至末口(今淮安城北五里北神堰)入淮。可见,邗沟是利用当时存在的一些主要湖泊连缀而成的,为利用博芝、射阳二湖,遂向东北绕了一个大弯子。 据《越绝书?吴地传》载:由吴国开凿的太湖流域的运河有百尺渎、“吴古故水道”等。 “吴古故水道:出平门,上郭池,入渎,出巢湖,上历地,过梅亭,入杨湖,出渔浦,入大江,奏广陵”。大致是从苏州向西北,在今运河之北,与今运河平行,由常州北境入长江达扬州。 《辞海》有专条。 伍子胥 伍子胥(?—前484),春秋时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 相传伍子胥为了伐楚,开了一条由太湖向西通长江的运道——胥溪。他率领军民,从苏州胥门挖起,向西经横塘、木渎穿太湖、高淳湖、芜湖入长江。《汉书?地理志》称为中江。这一水道通航时间很长。 据唐卢恕《楚州新修吴太宰伍相神庙记》,春秋时的邗沟亦为伍子胥所开,伍子胥“及因谗而没,其神凭大波,雄愤无所泄,蓄为猛飙骇众。吴人恐之,故相与立祠邗沟上。” 《辞海》有专条。 展陈内容:夫差、伍子胥画像或塑像,吴邗沟形势图、胥溪形势图,夫差末口陈兵图。 魏惠王 魏惠王(前400—前319),战国时魏国君。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开凿鸿沟,引黄河水入圃田泽(在今中牟县西),接着,又从圃田东引鸿沟沟通济水及淮水各支流。后来形成黄、淮通航的主要水道。? 《辞海》有专条。 展陈内容:魏惠王画像,鸿沟形势图 王景 王吴 王景,东汉水利家,字仲通,原籍琅邪坐不其(今山东即墨西南)人。 永平初年,王景与王吴一起疏浚浚仪渠(汴渠的开封段)成功。王吴采用王景建议的“堰流法,水乃不复为害”。“堰流法”是王景的一大创造。所谓“堰流法”,就是在堤岸一侧设置侧向溢流堰,专门用来分泄洪水。 当时,黄河决口,在汴渠一带泛滥了六十余年。永平十二年,汉明帝召见王景,询问治水方略。王景全面分析了河汴情形,应对精辟,明帝大为欣赏。该年夏季发兵夫数十万人,以王吴为王景助手,实施治汴工程。王景亲自勘测地形,规划堤线。他排除任水自流的保守思想,反对恢复“禹河”敌道,开凿山阜,采取筑堤、修渠、建水门等措施,使“河汴分流”,收到防洪、航运和稳定河道等巨大效益。汴渠引黄河水通航,沟通黄河、淮河两大流域,是始于战国时期的重要水运通道。它从郑州西北引黄河,经过开封、商丘、虞城、砀山、萧县,至徐州入泗水,再入淮河。王景在对汴渠进行了裁弯取直、疏浚浅滩、加固险段等工作后,又“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全部工程在次年夏天完工。明帝在完工后亲自沿渠巡视,并按照西汉制度恢复河防官员编制。王吴

文档评论(0)

vshoulrengb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