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_康保成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_康保成.pdf

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_康保成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_康保成.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_康保成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_康保成

学术研究 年第 期 2008 2 岭南文化 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 康保成 陈志勇 摘 要 清代乾隆年间, “外江戏”进入粤东地区,从此与客家人结下不解之缘。本文从广东汉剧的历 [ ] 史变迁与客家人的关系、客家人对广东汉剧的接受和传播、广东汉剧音乐与客家音乐、广东汉剧剧目与客家 事象、广东汉剧演出与客家习俗的关系等层面,全面阐述了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的内在历史因缘。 关键词 广东汉剧 历史变迁 客家文化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I206.6 A 1000-7326 2008 02-0146-07 谈到广东汉剧,任何人无法回避这样一个命题: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的关系。然而,二者的关系, 在不同年龄人的眼中,却有着不同的看法。青年一代,因为广东汉剧不以客家话道白,已经不认同它为 客家戏;但老一代客家人不仅对广东汉剧感情很深,而且普遍认同 “外江戏”(广东汉剧的前身)为客 [1](卷八) 地的剧种,并形成 “演剧向雇请潮州之外江班” 的惯例。因此,看待这个问题,应该持有历史和现 实的双重眼光。同时,在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的大背景下讨论这个问题,尤具新的时代意义。 一、广东汉剧历史与客家文化 外江皮黄戏,在清中叶的乾隆年间,已经开始进入粤东地区。 “外江戏”自进入粤东开始,就一直 与客家族群、客家文化发生着深刻的联系。广东汉剧两百多年的发展与变迁历史,就是与客家文化交融 会通的历史过程。 1.外江戏进入粤东路线与客族南迁。 粤东客家族群,是历史上五次大规模南迁的结果,从东晋五胡乱华到南宋末年元蒙南侵,前后其南 迁过程近千年。关于客家人从中原腹地南迁粤东的路线,近代著名客家学者罗香林,对梅州诸族的家乘 谱系进行考察后发现,自东晋以降特别是宋末以来定居梅州的客家人,他们南迁的路线都是从赣南经闽 ( ) 西,抵达客地梅州的。[2]P55-57 历史是如此巧合:“外江戏”进入粤东,其中一条重要的路线也是从赣南, 经闽西,再至大埔、梅县,最终抵达潮、汕。 潮籍地方戏研究专家萧遥天,在民国时期就撰文多次提及,外江戏进入粤东必先经客居地, “外江 ( ) 戏之入广东……其流入之路线必由闽西赣南经客家繁布之梅属诸县。”[3]P90 “外江则自安徽播赣南、闽 ( ) 西,经客族嘉应州而至。”[4]P3560 萧先生这一看法的目的无非是强调客家人对外江戏在潮汕地区繁荣所作 的重要的推动作用。上世纪 年代,闽西戏剧工作者在客家人南迁闽、粤的重要通道宁化县发现了清 80 乾隆年间,湖南 “楚南戏”新喜堂班到此地流动演出时留下的历史记录。在宁化坊田公社大罗大队池氏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社科项目 《岭南濒危剧种研究》(项目编号: — )的阶段 * 09160 3142304 性成果。 作者简介 康保成,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志勇,中山大学中文系 级博士生 (广东 广州, )。 2005 510275 -146- 祠堂后台板壁上题有 “清乾隆丙辰年寒食节,湖南 新‘喜堂’班曾来此地演出”的题字。这个历史遗迹 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萧遥天在民国年间所提出 “外江戏入潮,必经客属诸地”结论的正确性。 据笔者考察, “外江戏”进入粤东,还有另外两条路线,一条由广州至海陆丰,至梅州,再顺梅江、 韩江到潮汕;另一条是直接从陆路,即从赣南的赣县,再经寻乌,陆路 里进入梅属诸县。对广东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