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 千年脉络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与创新的历史 文明的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 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 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海纳百川”告诉我们要有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求我们培养谦虚向学的品格,这些思想对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待不同的民族和宗教信仰,中国文化崇尚相互学习,而不是搞所谓文明对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我们变革创新、努力奋斗,中国人民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民族解放,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国家振兴。今天,这些优秀传统在中国仍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 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界进化的基础,文明的多样性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各国文明之间的交流,在促进自身的丰富和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从落后变为先进,进而成为世界上经济强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吸纳域外先进文明成果、吐故纳新的历史。被称为“合金文明”的美国文明,更是融入了许多国家的文明因子。这些例子都说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是促进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于2000年8月至9月,在美国纽约、华盛顿、得梅因、芝加哥、圣路易斯、印地安纳波利斯、洛杉矶、旧金山、圣何西等主要城市举办2000中华文化美国行系列活动。这是继99巴黎·中国文化周之后,中国政府举办的又一次大型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走近中国。 传统服装 民族服装 1999 巴黎 中国文化周 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 1、永不枯竭的源泉 (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 (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11世纪:11世纪初:始于上个千年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经欧阳修、王安石、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的推动,到宋仁宗年间达到高潮。它纠正了晚唐五代片面追求声律的浮靡作风,使文人开始关注现实生活。 11世纪中叶:文化教育进一步普及。除中央设国子学、太学外,全国州县都建立官办学校,培养官宦子弟;同时,民间教育得到推广,出现岳麓书院等私立学校,促进了文化发展。同期,程朱理学渐渐走向正统地位,中国文化更严密也更体系化,但也进一步束缚了人的个性。 11世纪中后期:唐代被称为“诗余”的词已经成熟,推动市民文化进一步发展。柳永成为第一位专工写词的作家,与南宋李清照、姜夔等成为婉约派的代表。稍晚,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标志北宋社会文化达到了新高度。 千年脉络 12世纪末: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陆游等用诗词的形式,表达对时政和国运的看法,爱国主义成为当时的文化主流。 13世纪:戏曲从民间走入文人视野。经过元代的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明代的汤显祖(《牡丹亭》),清代(《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剧作家的努力,戏曲的内容样式都进一步完善,并成为民众最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是普通民众获取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来 源。 14世纪中叶:明太祖朱元璋和刘基定下“八股取士”的程式,延用到本世纪初。科举制度使文化的专制统治空前加强,并助长了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 14至15世纪:小说在唐宋“话本”的基础上走向成熟,产生出《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杰出作品。 千年脉络 17世纪初中期:西学东渐,中西文化开始碰撞。归有光、李贽及“公安三袁”、“竟陵”等派,在晚些时候开始强烈反对诗文复古,主张独抒性灵,要求用民间语言写文章。随着《西游记》、《三言》、《二拍》和清代的《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以及18世纪《红楼梦》的完成,口语才完全进入文学作品,文化也才真正走进民间,并且开始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前途的探究。 19世纪中期:龚自珍主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开近代文化风气。魏源、林则徐更放眼世界,明清以来日渐僵化的文化格局开始被打破。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20世纪新文化运动的晨钟敲响。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