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低碳经济要打好时间差
发展低碳经济要打好时间差
??2009年08月21日?11:24??中国能源报 8月10日至14日,2009年第三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在德国波恩举行,此次会议巨大的利益分歧,不仅让人们对将于年底举行的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是否能达成新的减排协议产生担忧,也为围绕应对气候变暖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笼罩疑云。在此,本报特别发起新闻行动“献策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邀请诸位专家,与读者分享他们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看法和建议。
必然之选
我们应该正视气候变暖的不确定性,但不能因为存在风险而无所作为。低碳发展的趋势是很清楚的。
中国能源报:低碳经济概念提出的基础是什么?
王毅:低碳经济的概念是围绕应对气候变暖提出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750年以来,人类活动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近50年全球大部分增暖非常可能(90%以上)是人为活动的结果,特别是源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代表了科学界的主流声音。尽管目前低碳经济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低碳经济或低碳发展符合能源转变的长期趋势,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策略。
中国能源报:可是按这种说法,碳排放导致气候变暖的理论只适用于有限的时间段(50年),而且这个理论不成立的可能性还有10%。有部分学者,特别是国际政治学者认为“低碳”可能是发达国家用来抑制发展中国家的手段而并非真正出于气候考虑。您怎么看?
王毅:我们应该正视气候变暖的不确定性,但不能因为存在风险而无所作为。第一,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各种证据表明,气候变暖正带来越来越多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威胁,从战略角度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最坏可能的发生。第二,气候变化已经不是纯科学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应从未来中国的长远发展、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及政治经济的综合考量来认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第三,尽管在低碳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重大挑战,但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谈判来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低碳发展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它可以为我们应对包括金融危机在内的一系列挑战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最后,减排的核心是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抛开低碳经济不说,从能源发展的角度看,化石能源最终将消耗殆尽,人类必须走向利用低碳或无碳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中国能源报: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王毅:低碳发展的趋势是很清楚的。首先,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可能完全不承担防止气候变暖的责任。其次,一系列减排的相关政策措施有可能会促使21世纪前期发生一次新的技术革命。比如如果各国达成协议将全球气温稳定在增温2度或低于“危险人类干扰水平”的温度水平,这个政治决策将会创造很强的需求,并带动相关技术进步。中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以使中国在未来全球结构性转变的过程中占领综合竞争的制高点。第三,金融危机以后,下一步的增长点在哪里,找一个新的经济启动机,低碳取向必然是重要选择之一。第四,中国长远的发展不能总是靠石油、煤等一次能源的大量消耗。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也要考虑发展低碳经济。由于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同,中国的低碳发展应采取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目标、发展路径和优先行动。综合上述因素,中国走可持续的低碳发展道路是毋庸置疑的,应该作为长期发展的战略方向,需要考虑和研究的是具体的战略目标、步骤和措施。
多方角力
全球气候谈判集团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阵营,细分为多个小集团,其中权重比较大的是美国、中国和欧盟三方。
中国能源报:如您所说,低碳经济可能很大程度上基于政策引导。对于减少碳排放量,目前国际和区域性的政策体系大致是什么样的?
王毅:从国际上来说,还是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以及巴厘路线图规定的基本框架来执行的,并希望通过今年12月的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新的协议。发展中国家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采取适当的可报告、可测量、可核实的国家减缓行动,同时发展中国家这种减缓行动必须得到发达国家可报告、可测量和可核证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不过围绕上述国际制度安排的气候谈判并没有得到发达国家的积极响应,前景不甚明朗。在国际谈判以外,目前各国也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如中国的节能减排行动、欧洲的排放贸易体系、美国的限额贸易体系,也包括一些国家、区域性的立法,如中国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加州的气候变化立法和英国的气候变化法都有不错的成效。
中国能源报:在碳贸易市场方面呢?
王毅:现在的碳贸易主要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在附件I国家间(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除墨西哥外的所有24个成员、欧盟、前苏联各共和国及前东欧共产国家,合计37个成员)开展的。这些国家作为《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承诺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