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时期我国教育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冯建军 作者简介: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南京 210097 内容提要:我国教育哲学学科的发展存在着三大问题:在定性上,教育哲学姓“哲”,还是姓“教”;在定向上,教育哲学是走哲学化路线,还是走实践化路线;在定位上,教育哲学是西方的教育哲学,还是中国的教育哲学。这些问题是我国教育哲学发展无法绕过的问题,也是影响教育学科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们需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将中国传统的和西方的教育哲学资源自觉地融入当代教育哲学的架构,建构属于“中国”的、“当代”的教育哲学。 关 键 词:教育哲学 学科发展 基本问题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的世纪反思与人学建构”(项目编号:BAA120010)的研究成果。 我国教育哲学自1979年恢复重建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此,拟简要讨论始终缠绕于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因为它们关系如何为教育哲学学科的发展定性、定向、定位,直接关系教育哲学的存在和发展。这三个基本问题不解决,我国教育哲学很难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总体上的高效、有深度的发展。 一、定性:教育哲学姓“哲”还是姓“教” 何谓教育哲学?就研究对象来说,大致有两种认识:一种是研究教育中的哲学问题,一种是研究教育中的一般问题。从学科归属上看,前者把教育哲学归属于哲学,认为它是哲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学科;后者是把教育哲学归属为教育学科,是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基础学科。围绕着这种不同的认识,其实,已经形成教育哲学的两种风格——姓“哲”的教育哲学(philosophy of education)和姓“教”的教育哲学(educational philosophy),出现了教育哲学建设的两种思路。 把教育哲学归属为哲学,其学科建设的思路是:把哲学作为毋庸置疑的前提,视为教育哲学的上位理论、上位概念,然后移植到特定的教育领域,进行哲学的演绎和推论,甚至将风马牛不相及的哲学观点生搬硬套过来,给读者以如坠云雾、不知所云的感觉。这样的研究,生搬硬套哲学的概念、理论,尾随哲学的发展亦步亦趋,失去了教育哲学自身的独特性,显得“深奥”、哲学味十足,实际上仅是西方哲学(史)的注脚而已,既没有对哲学做出发展,也没有对教育做出贡献,哲学与教育处于两张皮的状态。而且这种研究还存在一个前提性假设:哲学的命题具有先验的正确性,变化的只是应用领域而已。其实,哲学上的某个理论,运用到教育上也未必就恰当。因为哲学原理是就普遍性而言的,不是专门为教育所立,哲学理论的正确性并不能保证教育理论命题的正确性。哲学所关注的问题,未必是教育所关注的问题。如此的教育哲学,因为既晦涩难懂,又缺少教育的针对性,只能是故弄玄虚,失去了教育的根基,也失去了教育的听众。 把教育哲学归属为教育学科的子学科,并视为教育理论的基础学科。这种做法克服了上述哲学化带来的问题,但因为教育哲学研究对象缺少独特性,又容易与其他教育学科产生混淆,如教育哲学与教育原理、西方教育哲学与西方教育思想史、课程教学哲学与课程教学原理、德育哲学与德育原理等。虽然说教育哲学研究教育中的根本问题或一般问题,但所谓的一般问题是相对的,如相对于教学方法来说,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等属于一般问题,但相对于教育整体来说,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则属于分支问题。随着教育哲学分支领域的扩展,这种混淆和重复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不仅如此,这样的教育哲学还面临哲学味不浓、抽象化水平不够、学术水平不高的指责。 不少学者把教育哲学既作为哲学的分支学科,又视为教育的基础学科。这里所谓的“既”和“又”,不过是中国人习惯的“完美”表达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幻想。试想,一个孩子,怎么能够说他既属于母亲也属于父亲?这个孩子,虽然一边连着母亲,一边连着父亲,但他就是他,他是母亲和父亲结合而形成的独特的自我。简单地把教育哲学归结为哲学分支或者归结为教育理论基础学科,呈现的都是明显的“单边性”学科思维倾向,[1]不利于教育哲学形成独特的自我,也不利于教育哲学的发展。 早在学科建设之初,黄济先生就指出,“教育哲学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顾名思义,它既带有边缘学科的特点,但又不是一般的边缘学科。说它带有边缘学科的特点,就是说在教育哲学中具有教育学和哲学的共同特点,是教育学和哲学的有机结合;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边缘学科……带有方法论的性质,它应当成为其他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2]。在黄济先生看来,教育哲学首先是一个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这是根本。在这个基础上,才是其他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问题是,哲学和教育学交叉点在哪里?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只有找到这个交叉点,我们建设的教育哲学,既有哲学特性,又有教育学的特性,但它既不属于哲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