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走向教育现代化的纵深.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向教育现代化的纵深

走向教育现代化的纵深 ——写在2009年末 《人民教育》记者 刘群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可对于百余年来灾难深重的中国来说,这是多么不平凡的60年! 在这60年里,我们追赶世界的脚步一天也不曾停歇,追求现代化的梦想一天也不曾放弃。尽管也走过弯路、跌过跟头,经历过巨大的挫折和困难,可是亿万中国人眼中含着深沉的泪水,一路思考,一路顽强前行。 如今,这个古老的国家正一步步融人世界,重新崛起,走向强盛。 教育事业尤其如此。 60年前,4亿多人口中有80%是文盲,小学人学率不到20%,初中人学率6%,高等教育在校生12万,教师总数93万。 60年后的今天,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8%,小学净入学率99.5%,初中毛人学率98.5%, 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教师总数1463万。 这是不可想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百余年来,几代中国人一直梦寐以求的教育现代 化,已经初见端倪。 在无比骄傲与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保持着足够的清醒。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不仅是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是教育思想与理念的现代化。只有前者而没有 后者,不是真正的现代化。 向何处走,才能走向教育现代化的纵深? 任何时候,改变“硬件”容易,而改变思想、改变人,却很难 历史,常带着不言自明的理性。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惨败。然而,一个容易让人忽略的历史细节是:在当时,北洋水师却拥有“硬件”上的军事技术优势,特别是“定远”、“镇远”号的厚装甲、大口径火炮和大吨位的战列舰装备,均优于日军。 在实战中,“定远”、“镇远”号利用主炮射程远的优势,在距日舰5200米处率先开炮,但无一击中。海战共持续了5个小时,其间北洋水师的305毫米口径舰炮共发射197枚钢弹,平均每门的发射量是日舰主炮的5倍多,但只有10发命中目标。其他口径舰炮发射的482发炮弹,只有58发击中日舰;发射的5枚鱼雷也无一命中,而“致远”等舰却被日军鱼雷击中。① 第二个历史细节同样容易让人忽略:战争之前,李鸿章在给清廷的奏折中称:北洋各 舰在平时的演习中,均能于“行驶之际”命中目标。 平时能打得准,而实战中却打不准,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清军平时“多尚虚文”,演习都是“船动而靶不动”,且“预量码数,设置浮标”,如此一来,自然百发百中,皆大欢喜。②然而,等真正到了惨烈的实战,即便是拥有“宁死不退”的英勇与壮烈,也最终无法挽回败局!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当时的人们,以为只要拥有与列强一样的军事装备、技术便能战胜他们,而历史却证明,装备与技术背后的人和制度才是最重要的。从表面上看,近代中国输给了列强的“坚船利炮”, 事实上,却是输给了“坚船利炮”背后的民主与科学,输给了一系列现代经济与政治制度。 任何时候,改变“硬件”容易,而改变思想、改变人,却很难。 有个故事说,一位农民去城里办事,发现了自来水,觉得这个事物很好。于是,他也买了一个水龙头,回家后插在自家的墙上。可是,无论怎么拧,却没有水! 没有源源不断的浩大水源,没有深埋地下的扎实复杂的供水工程,再漂亮先进的水龙头, 也只是一个摆设。 而如今,在我们的学校里、课堂上,这样的“水龙头”却为数不少。一流的设施,先进的多媒体,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它们却一定程度上成为追逐分数或竞赛成绩的工具。在很多课堂上,我们只看到教师在技术的映衬下“近乎完美的表演”,却看不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提问、质疑和讨论。 这些“好看”的分数、竞赛成绩和课堂,远离了社会生活、远离了学生将来人生实战中所需要的素质,何尝不是“船动靶不动”、“预量码数”式的演习? 当我们使用那些从发达国家传过来的技术与设备时,有多少人能够沉下心来仔细研究他 们深邃的教育思想?他们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尊重,对人自由本性的崇尚,对体育和社会实践的重视……这些真正涉及现代教育本质的东西,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又在教育实践中体现了多少? 当然,技术与设备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部分,但毕竟是浅表的部分;而更纵深的部分, 其实在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内心。 或许,我们可以从李吉林老师身上学到点什么。 以“情境教育”思想而蜚声教坛的李吉林,在长达数十年的探索中,像海绵一样缜密地吸收着来自古今中外的思想养分,哪怕这些思想会对自己以前的想法构成冲击。在理性思考的帮助下,她不断实现着对自己的超越,把“情境教育”推向新的高度。③ 李吉林老师的思想是独特的和不可复制的。而她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那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兼容并蓄的研究态度,以及对自我不断的反思和修正。 能够做到这一点,显然要比建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