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死的反思
《关于死的反思》
教学目标:
1、 有鉴于作者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对人生和死亡的看法更高出于一般人?,故详尽了解萧乾生平以及其作品。
2、 理解体会作者的行文主旨。
3、 让学生参与“对于生命认知”的讨论。
教学过程:
了解作者:
简介:
萧乾(1910.1.27--1999.2.11),原名萧秉乾化名萧若萍,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北京。1930年考入辅仁大学英文系,后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1935年毕业,任《大公报·文艺》主编兼旅行记者。1939年受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邀请赴伦敦任教,兼《大公报》驻英记者,1942年入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当研究生。1944年放弃剑桥学位,担任《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兼战地随军记者。1945年赴美国旧金山采访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和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1946年兼任复旦大学英文系和新闻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中国》(英文版)副主编,《译文》编辑部副主任,《人民日报》文艺版顾问,《文艺报》副总编等职,1961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1979年起,历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常委等职。
详尽生平:
萧乾1910年出生于北京城东一个贫困蒙古族家庭,出生时父亲已经离世,为遗腹子。自幼贫苦,不仅没有玩具,没有书读,甚至连起码的温饱都没着落。在亲友的资助下,靠半工半读接受教育。生平第一次领取工资的那天,母亲却在家中去世。他在地毯房当过学徒,在羊奶场做过杂活,在北新书局当学徒时,开始接触文学。
1926年入北京崇实中学学习,因参加共青团而被捕,经校方保释后,少年萧乾化名萧若萍远离故乡,到汕头一所中学任国语教员,在这里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恋爱,以后据此写成了一部自传式长篇小说《梦之谷》(关于萧乾的初恋的女孩也就是在他《梦之谷》中出现的女主角,是他之前任教时的女学生,这个女生小学毕业后辍学在百货公司工作,后遇见以前小学校长供她读初中。两人同是孤儿的身份使他们同病相怜并心生爱慕,并最终走在一起,但那个校长并非善类,他早就想占有那个女孩,于是逼迫她离开萧乾,不然就要危及萧乾的性命,为保护萧乾,女孩在萧乾约她共同乘船离开的时候,故意写了绝交信将他逼走,萧乾认定她变了心,故在《梦之谷》中的“盈”,也就是女孩的原型,在作者的笔下被描绘成一个没有灵魂、无情无义的女人,直到半个世纪后,作者才明真相,知道误会了女孩)。一年后,他以教书所得积蓄为学费,回到北京,考入燕京大学。1931年入学,并开始在《大公报.文艺》及《水星》等报刊发表一系列短篇小说。1935年自燕京大学毕业,开始主编《大公报.文艺》,并兼旅行记者,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藉此了解中国社会这部大书。
1939年在萧乾的一生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这年夏天,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来信,邀请他到该院中文系任讲师。时的欧洲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所笼罩,从苏、美、英三国首脑讨论战后问题的波茨坦会议到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再到联合国成立大会,这些重大的历史性场面他都报道过。正是他使当时的中国及时了解到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五次。
a、三叔
b、舅舅
c、妈妈
d、战场上血淋淋的尸体
e、自己
(2)作者有几次关于死的念头?
两次
a、1930年的夏天,在《梦之谷》中的“盈”失踪之后。
b、1966年的仲夏,经受不住文革时期的侮辱与折磨(这次也是付出实践的唯一一次寻死的经历)。
(3)在一场假死的经历之后,作者对于死亡有什么全新的认识?
a、对于终必到来的死亡看得更加透彻,懂得生活中什么是可珍贵,是持久;什么是粪土,是过眼浮云。
b、死亡具有巨大的鞭策力,与死亡赛跑的同时更加努力地抓住生命中所珍惜的,更大程度的去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c、死亡的必然性使心胸更为豁达,懂得分辨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性质和分量,因而对身外之物越看越淡。
d、透彻的认识死亡,使得与身边的人相处变得更为和谐、融洽,相互间遇到摩擦的时候,最有力的提醒就是“咱们还能再相处几年”。
(4)总结:
作者关于死的反思是:死亡并不是让人畏惧的事物,认识死亡,能促进人们奋勇前进,又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只有透彻认识死为何物时,才能更加深刻的把握生之价值。在自己生活的位置上尽力而为,默默无闻的做了有益于同类的事,面对死亡的时候,也能问心无愧,心安理得。
让学生参与“对于生命认知”的讨论并推荐日本电影《入殓师》。
《入殓师》简介:大悟原本是位管弦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然而因为乐团的解散他不得不放弃了演奏路,而返回到了故乡。这时他发现了一则征人广告“年龄不拘,保证高薪。实际劳动时间很短。旅行的家务助理。NK代理商。”看着这个门槛要求很低的工作,于是大悟欣然前往应聘,他来到了一间不知为何摆着棺材的旧事务所里,社长佐佐木连看也没有看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