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虚词突破教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中的虚词突破教学

文言文中的虚词突破教学 2007年全国18份试卷中有13份试卷均对文言虚词进行了命题考核。除广东卷、辽宁卷所有语句出自原文之外,其余11份试卷均沿用往年惯例,有一半语句选自课本,降低了答题难度。文言虚词复习,必须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熟透课内的文言文。为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更能取得实效,我们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备考:1、明确考纲要求,摸清考查趋势;2、明了考核要点,找准复习的切入点;3、全面系统归纳,整理备考知识。现作一一分析:   一、明确考纲要求,摸清考查趋势。   自1997年起,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明文规定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至今已明朗地规定为18个虚词。2007年13份高考试卷一共考查了47次文言虚词且无一超纲。考情契合考纲要求,这提醒我们要重视考纲,既要全面复习又要突出重点虚词。纵观2002年至2007年各虚词的考查,我们发现有两大考查趋势:一、“以”、“之”、“而”、“其”、“乃”、“为”、“于”、“则”是高频率出现的虚词。二、选句有轮回现象,集中在第二三五六册,要关注第二三册兼顾五六两册。   二、明了考核要点,找准复习的切入口。   (1)考虚词用法及意义:   要求选出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这种考核提法占命题的绝大多数。在辨析时,要先看词性,再辨意思。因为词性异,意义异。如2007年北京卷第7题中的B、D两项:B项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若风之摇草木D项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B项中上句“之”为代词,下句“之”为结构助词;D项上句中“以”是连词,下句“以”是介词。依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先辨其用法再辨意义,就可迅速筛选出正确答案。   (2)考虚词的常见义与特殊义   有关虚词的学习要求,《考试大纲》这么规定:能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中的用法”即常见用法,它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从2007年高考试题看,四川卷B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项“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乃”与“其”分别译为较特殊的“竟”和“一定”。其余虚词均为考常见用法常见义项。因此,复习应牵住常见用法常见义项这一牛鼻子,避免在冷僻难的用法义项上劳神费力。请看2007年高考对“于”的考查试题:①重庆卷第9题B项国家建都于此/徘徊于斗牛之间;②湖南卷第11题D项师射于稽之讴又贤于癸/故燕王欲结于君;③江西卷第10题D项为有国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④天津卷第12题B项桓公闻管子于鲍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在《古汉语词典》中“于”有动词、名词、介词、连词、助词等10种用法。但2007年高考则考查它作为介词的用法。这四组“于”可译为“在”、“和”、“比”、“被”、“向”、“从”等常见义项。   (3)考查寻同析异两种题型   研析2007年高考真题,命题专家绝大多数选择辨别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这种寻同题型。虚词辨析不相同主要可分为词性同、意思异与词性异、意思异两大类型。   如浙江卷第12题C项:又以病止酒/梅以曲为美,重庆卷第9题C项: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第一组“以”词性相同均为介词,但意思不同。第二组“以”词性不同,意思当然迥异。   (4)考核选文与课文句子组合辨析   2007年除广东卷、辽宁卷所有句子出自选文外,其余高考卷均是选文与课文句子组合辨析。它一半出自课内,一半选自课外,以此考核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如山东卷第10题,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项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项戎常与阮籍饮/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项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师道之不传也   D项以母忧去职/不赂者以赂者丧   四组例句的下句出自《劝学》、《鸿门宴》、《师说》、《六国论》。因而,文言文复习必须紧紧抓实课文,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辨清熟悉语句中虚词的用法及义项。   三、全面系统归纳,整理备考知识   1、领悟语法知识,夯实理论基础   判别虚词的用法依赖于扎实的语法理论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就可在第一时间里辨别出词性是否相同。如不懂语法,就会产生模棱两可、左右为难、难以定论之感,既费时又费力。有了这个理论指导,我们就能在具体的语句中划分出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就知晓充当这些句子成分的常见词性,就能依据虚词的位置辨别出其用法。总之,有了这个理性指导,辨别词性用法可事半功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梳理知识网络,归纳系统复习   充分利用参考书、课本,作常见虚词用法意义的归纳,从用法、意义、例句等方面作一个全方位的知识整理。在梳理中要突出虚词的常见用法及典型例句。如近六年高考出现频率最高的“以”字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