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20世纪音乐》
第七章 20世纪西方音乐 历史社会背景 政治经济格局: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经济 科学技术:上半叶弗罗伊德的人类心理学;莱特兄弟实现人类驾驶飞机飞行的梦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下半叶的航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突飞猛进。 音乐领域:噪音音乐、电子音乐等新流派 20世纪音乐 20世纪音乐总体特征: 旋律上:常常是不流畅的,出现有棱角的大跳;、 节奏节拍上:自由多变,有的用复节奏、无节奏、有的无节拍、无小节线、有的由演奏者自由安排节奏; 和声上:打破了传统音乐以和谐唯美,以三和弦为基础的概念,频繁使用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甚至连和弦的概念也不复存在; 调式调性上:传统音乐以大小调为中心,而现代音乐常常是无调式调性的音乐; 配器上,传统音乐强调音色平衡,现代音乐强调个别乐器,常用极端音区、噪音、突出打击乐、寻求新的声音色彩和发声器械。 20世纪音乐是多元风格并存的时期,不易全面概括,只有通过音响、逐步感受、认识。 (一)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在绘画领域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其风格源于莫奈的画作《印象.日出》,注重光与色的变化,表达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印象主义: 最早用来形容法国画家的一个流派,包括莫奈、马奈、雷诺阿和德加等。他们放弃浪漫派绘画传统中的宏大主题和程式化的因素,强调户外写生和表现客观物体在瞬间的光色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第一印象。后被借用到音乐领域,特指德彪西的音乐。 特征: 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音乐大多具有神秘、朦胧的感觉; 不以旋律为主,重视和声和配器的色彩作用,多采用小型体裁。 代表人物:德彪西、拉威尔 德彪西肖像 德彪西接触到包括中国、越南和印尼的东方音乐,并受到启发。在他的音乐中,变幻的音响色彩、音色造成感官上的瞬间印象。音与画的通感,在音响色彩中造成梦幻般的情绪和变化的色彩印象。 德彪西的管弦乐《牧神午后》、《大海》很有代表性。 《牧神午后》,绘于1913年。 印象派绘画《阿盖的暴风雨》 欣赏:交响素描《大海》 第一乐章 拉威尔(Ravel,1875-1937)的早期作品接近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风格,但在其创作成熟之后,他在法国音乐传统中以及对古典、浪漫主义法则的综合中,形成了所谓“法国新古典乐派”。 德彪西的音乐魅力,主要在于绘画般的微弱色彩的闪烁和朦胧效果,追求光和影的游戏,以及敏感而含蓄的气氛,经常无调可寻,爱好全音阶。 拉威尔的音乐大多有着明亮的光彩,乐队色彩更为华丽,具有宽广的旋律,追求气势和动力,更有调性基础,调性感更强。 拉威尔(1875—1937):法国作曲家 拉威尔还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 拉威尔的芭蕾舞剧《达芙妮和克洛埃》场景。 拉威尔的芭蕾舞音乐《波莱罗舞曲》, 拉威尔最著名的芭蕾作品是《达芙妮和克洛埃》。 他的管弦乐作品《西班牙狂想曲》、《鹅妈妈》有较大影响。 (二)表现主义音乐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德奥兴起的艺术流派,作为印象主义的反义词在德国的绘画和诗歌领域出现,以挪威的蒙克为代表,然后扩展到音乐领域。 《呐喊》,(挪)蒙克(1863-1944)。 特征 音乐具有反传统因素,旋律无连贯性,节拍无规律性,力度极端变化,和弦音响尖锐不和谐,显得离奇荒诞。 与印象主义比较,印象主义音乐描绘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外部瞬间的感受,关注自然界的色彩、光线和气氛,是对自然现实的模仿与再现;表现主义音乐则放弃对周围世界的描绘,强调把人的内心体验表达出来,主张音乐要表现人们的思想本质和内在灵魂,特别是他们的紧张、忧虑和恐惧。 代表人物 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被成为“新维也纳乐派” 代表作 勋伯格:弦乐六重奏《净化之夜》,《古勒之歌》(由五个独唱者、叙述者、四个合唱队和大管弦乐队而作的庞大作品)独唱套曲《月迷皮埃罗》,等 贝尔格和韦伯恩; 贝尔格: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歌剧《沃采克》 韦伯恩:《六首弦乐曲》、《钢琴变奏曲》《第二康塔塔》 (三)新古典主义 又称“新巴洛克时期音乐”,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现代音乐派别之一。 特征:追求均衡、稳定、理性的音乐,提出“返回巴赫”的主张,采用“音乐就是音乐”的绝对音乐形式,关注音乐的技术和形式而不是内容。 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欣德米特 斯特拉文斯基 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 《春之祭》 (四)1945年之后 先锋派:包括整体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等。 整体序列音乐:梅西昂《时间与力度的模式》、《异国鸟》、《百鸟苏醒》; 偶然音乐:约翰·凯奇《4’33”》 电子音乐:施托克豪森《青年之歌》 (五)先锋派之后 简约派:赖克《小提琴相对》 第三潮流:舒勒《变形》 后现代风格:洛克贝格《仿巴赫》(古钢琴) 流行音乐:爵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