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PC在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应用现状分析
Spc在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应用现状分析
摘 要: SPC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但我国大多数企业并不认同SPC的有效性,约有86.8%的企业推行是不成功的.本文分析我国应用SPC的现状,并从企业最高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对SPC的认识和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成功推行和实施SPC的要点.
关键词:统计过程控制,质量管理
引 言
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Proceess Control,简称SPC)对很多制造业来讲是太熟悉不过了。自1924年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休哈特博士(Dr.W.A.Shewhart)首创过程控制理论以及监控过程的工具之一控制图,SPC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套用于侦测过程中的变异的系统,日本在1950年开始,欧美从1980年开始大力推行SPC,都取得了成功。我国从1960年就开始引入SPC,由于受到当时经济体制以及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基本上没有开展下去。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批国外企业及其先进管理方法的涌入,特别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QS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及其供应链厂商导入与实施以来,SPC成为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这种科学有效的方法也很快被其它行业迅速直接或间接引用,“SPC热”在我国的制造业中迅速盛行起来。然而,至今近二十几年又过去了,据我们不完全的实际调查结果来看,SPC实际应用的有效性并没有得到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认同,甚至出现了质疑的声音。应该说,SPC本身是科学的,为何在我国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其原因何在?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SPC概述
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是指用控制图等统计技术来分析过程和其输出,通过适当的措施来达到并保持过程稳定,从而实现改进和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1]。
SPC源于美国质量大师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于20世纪20年代发明的控制图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统计学中的小概率事件原理。预先假定过程处于某一稳定状态,一旦出现偏离这一状态的极大可能性就是过程失控,需要及时调整。
??SPC自创立以来,在工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得到推广应用。二战中美国将其定为战时质量管理标准;50年代引入日本,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80年代开始在美国汽车、钢铁工业中大规模推行,ISO9000族质量体系和我国GB4091质量体系均将SPC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统计[2]。
2.spc中的控制图
2.1 控制图理论
??控制图是对选定的过程质量特性加以测定、记录,从而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3],是SPC的核心工具。图上有中心线(CL)、上控制界限(UCL)和下控制界限(LCL),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量数值的描点序列,如图1所示。
?
图1?控制图示例
控制图理论认为过程存在2种变异。第一种为随机变异,由“偶然原因”造成。这种变异由自始至终存在的、不易识别的原因所造成。其中每一种原因的影响只构成总体变异的一个很小的分量,而且无一构成显著的分量,然而这些不可识别的“偶然原因”的影响总和是可以度量的,并假设为过程所固有。第二种变异为表征过程中实际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归因于某些可识别的、非过程所固有的、并且至少在理论上可加以消除的原因。这些可识别的原因称为“可查明原因”。它们可以归结为原材料不均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工艺或操作的问题、生产加工或包装设备的性能不稳定等等[4]。
当过程变异仅由“偶然原因”造成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这种变异的可接受水平一经确定,则一旦出现对此可接受水平的任何偏离都可以假定为由“可查明原因”造成的。对这些“可查明原因”的变异应加以识别、消除或减轻。
2.2 控制界限
利用控制图来分析过程状态容易出现两类错误。第1类错误是误判,即生产正常情况下,因“偶然原因”点出界判为异常,判误概率记为α。第二类错误是漏判,判误概率记为β。因此在选择控制界限时,应使两种错误造成的总损失最小。
当过程仅受相互独立的随机因素影响时,在采样中进行n次测量,称为一个子组,n称样本容量。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子组样品均值 将随着子组量的增大而趋近服从正态分布。由3σ原理:
P(μ-3σ μ+3σ)=99.73%
μ为样本平均数,σ为样本标准差。
上述公式表明子组样品均值 落在μ±3σ范围内的概率是99.73%。休哈特就是根据3σ原理发明了控制图,此时犯第1类错误概率α=0.0027。
长期实践经验证明,CL=μ,UCL=μ+3σ,LCL=μ-3σ是两种错误造成的总损失较小的控制界限。美国、日本和我国等大多数国家都采用3σ方式的控制图,而英国和北欧少数国家采用α=0.001的概率界限方式的控制图。
2.3 控制图的种类
国标GB/T 4091-2001常规控制图如表1所示,表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