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程教学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程教学大纲 (2006年制订) 课程编号:140026 英文名: Selected Works of Chinese Cultur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前置课: 中国文学史 后置课: 无 学分: 2学分 课时: 36课时 主讲教师:郭春萍、陈协 选定教材:南京财经大学新闻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选讲(自编),2006年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面向新闻学(经济新闻方向)专业的学生而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应人的内在生命的需求,老子从经验世界抽象出一个形而上的概念“道”,再由形而上的层面向下逐渐落实到现实人生层面,即为“德”。合称“道德”。老子学术所构建的这个形而上的本体“道”,它具有以下特点:“道”体为“虚无”却含有无限的功用,在无知无识中化育万物,道性自然。道无为而无不为,道利万物而不居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居”;道循环不息地运行,并且返回到原始的虚静的状态:“反者道之动”,“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个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这个不为我们所见的道,却能落实到现实层面而能对我们产生很大的作用。当道作用于各事各物时,它的诸多特性就可以清晰地显现出来,为我们人类所取法。这个作为人生行为所依循的“道德”,所蕴涵的基本特性和精神是:自然无为、致虚守静、柔弱、不争、处下、慈、俭、朴等。洋洋五千言《道德经》,全面展示老子自然顺遂、抱雄守雌、柔弱胜刚强、以静制动、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哲学。道家的美学理想是自然和返朴归真。 不同于老子学术的自然本体论,孔子学术为社会本体论。孔子仁学以血缘关系为出发点,以宗法制社会为基础,强调人人都应本着为家族、为宗法制社会和平安定、兴旺发展的角度去爱人、恕人和克己,即:“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和“克己复礼”;仁,是一种胸怀家、国的博大的心理状态,是由己推人、立己也立人、达己也达人的宽厚仁慈的高尚的心灵境界;仁,包括群体社会中所需要的一切美好的品德。如:恭、宽、信、敏、惠、智,勇、恕、孝悌等。由此孔子提出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的理想人格。孔子所推崇的行为方式是“中庸”,包括中正、和谐等内涵。为了实现“三不朽”的人生理想,孔子特别重视和强调道德修养和自我的学习与提高。《论语》提出的美学观为“尽善尽美”、“温柔敦厚”和“文质彬彬”。 孟子确认,“仁、义、礼、智,非有外铄于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善性,是“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孟子提出了一整套修身养性如“尽心”“存心养性”“寡欲”“求放心”“自反”、“养气”等等命题。孟子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他的“仁政”、“王道”政治学说。孟子学说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庄子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庄子的齐物,“有待”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课时分配:10课时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孔子学术的几个重要方面:关于“仁”的思想,孔子人生价值观、人生修养论、孔子美学等。要求学生领会:孔子学术为社会本体论,即孔子从宗法制社会出发,来研究人类文化和人生问题,建立起“仁”学思想体系;要求学生理解:孔子学术为实验理性,或曰实验哲学,即孔子是从对人类历史文化以及个人的实践中,提炼出自己的思想。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全部或大部分《论语》原文,能够结合人生实际对孔子的某些人生思想进行概括和分析。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孔子“仁”学思想体系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哲学方法、人生修养论和美学观等。孔子认为每个人应当从热爱自己的血亲出发,推己及人。“仁”德还包括“忠恕之道”和“克己复礼”两层内涵。内仁外礼,个人应当自觉地遵守社会礼仪和行为规范。个人的价值则通过为社会作贡献才能体现出来,做人做事的方法应是中正不偏——“中庸”。儒家美学观就是“文质彬彬”。 一、关于仁。 孔子仁学思想主要内容:[1]、仁是由从亲亲出发推之其他的爱(孝、敬长、慈幼、忠君) [2]、仁是尽可能为他人着想的“忠恕”之道(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3]、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仁学以血缘关系为出发点,以宗法制社会为基础,强调人人都应本着为家族、为宗法制社会和平安定、兴旺发展的角度去爱人、恕人和克己。仁,是一种胸怀家国的博大的心理状态;是由己推人,立己也立人,达己也达人的宽厚仁慈的高尚的心灵境界,也是在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