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大纲 2013年制订 课程名称:西方马克思主义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开课单位:人文系(部)思想政治教研室 开课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三年级 课??? 时:36学时 选定教材:《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俞吾金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 考 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麦克莱伦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在“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反马克思主义》,别索诺夫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安德森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课程概述: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为拓展和深化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而设置的一门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了解的一门专业知识。本门课程旨在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兴起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流派的发生、演进及基本思想,包括国外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逻辑,以及这一逻辑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提升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比较开放的把握,拓宽其视野,创新其思维,进而使学生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并给予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注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 导论 导论 2 2 ?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4 1 5 ? 第二章 法兰克福学派 与社会批判理论 4 1 5 ? 第三章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 1 4 第四章 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 1 4 第五章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4 1 5 第六章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 1 4 第七章 后马克思主义 4 1 5 第八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启示 2 0 2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导论 教学要求 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概念由来、理论的一般特点,及其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情况,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2课时 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概念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概况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辨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西方马克思主主义的热点和主要流派 重点、难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这特别表现在,它既是对第二国际的反动,又是对苏俄马克思主义模式的疏离乃至反动;在这个过程中,它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关系相当微妙。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教学要求 1.理解卢卡奇对总体性的吁求,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联的追溯,葛兰西对知识分子、霸权、市民社会等概念的探索。 4课时 2.把握他们的共同旨趣和各自的特点。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卢卡奇与《历史与阶级意识》 (一)物化和物化意识 (二)总体性原则和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 (三)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 二、科尔施与《马克思主义与哲学》 (一)哲学转折与总体性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三阶段论 三、葛兰西与《狱中札记》 (一)市民社会与西方革命观 (二)实践哲学构想 重点、难点: 哲学的转向,或者说求助于黑格尔。马克思的理论工作是从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卢卡奇等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则转向哲学。阐明这一转向的积极意义和可能引发的消极效应。 第二章 法兰克福学派与社会批判理论 教学要求 1.阐明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成立过程,特别是作为犹太人思想共同体的意义所在。 1课时 2.阐明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和施密特各自的理论重心,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传承关系。 4课时 教学内容 一、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 (一)批判的社会理论 (二)启蒙的辩证法 (三)否定的辩证法 二、马尔库塞和弗洛姆的性格结构批判理论 (一)技术统治与单向度的人 (二)压抑性的心理机制 (三)“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四)非生产性(非创造性)的性格结构 (五)重占有的生存方式 三、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一)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二)交往行为的合理化 (三)交往行为理论的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维度 (四)霍奈特的承认理论 重点、难点:对启蒙和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