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
目 录
论文摘要………………………………………………………………1
一、对两重性典型形象阿Q的创造…………………………………2
二、在悲剧冲突与喜剧冲突的交错表现中刻画……………………4
三、生动丰富的细节描写……………………………………………7
结语:正确认识《阿Q正传》的历史地位……………………………8
参考文献………………………………………………………………8
《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
摘要:在鲁迅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巨大遗产中,《阿Q正传》无疑是最杰出的作品。它吸引了一代代读者和研究者,产生了最为广泛 深远的影响。本文论述了《阿Q正传》的创作艺术。其中最成功的地方,不仅在于他善于集中概括悲剧现象与喜剧现象于阿Q一身,而且更在于他善于把阿Q的悲剧性和喜剧性这种矛盾的严重性,巧妙地统一于阿Q的性格上面,使阿Q这个典型性格化、立体化,成为一个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深刻地表现了生活的真实。文中的细节描写丰富,表现的生动、真实、深刻,能够揭示出历史和社会的本质,充分显示了鲁迅的艺术独创性。
关键词:悲剧、奴隶、精神胜利法、生动、细节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块巍峨的丰碑,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光辉的一页,因为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创造了阿Q这样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因此,我们应当分析鉴赏它的艺术成就。
一、对两重性典型形象阿Q的创造
《阿Q正传》写于一九二一年十二月,正是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不久,中国革命继续深入发展的时候。在这个历史处于伟大转折和发展的时期,很需要深刻总结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提供借鉴,为新起的革命者指明方向。这种总结工作,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时期先后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和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在理论上进行探讨了。鲁迅当时并不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但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并且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他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很重视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不过,他不是从理论上总结,而是通过艺术创作进行形象的总结。《药》、《头发的故事》、《风波》等等,就是形象地总结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艺术结晶。而《阿Q正传》则是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总结得更全面、更深刻的伟大作品。在这篇小说中,鲁迅以辛亥革命失败前后的农村阶级斗争为背景,以农民群众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流浪雇农阿Q为主人公,真实地反映了残酷的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深刻地表现了农民的悲剧命运,毫不留情地批判了辛亥革命,形象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探索了农民的出路问题。列宁在评论列甫·托尔斯泰时说过:“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末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因此,他称赞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鲁迅的《阿Q正传》比起托尔斯泰的作品,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因此,《阿Q正传》是中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阿Q形象是鲁迅对中国历史与现实长期孕育的结果,他在创造这个形象的时候,经过了艺术的加工和概括。这一点鲁迅自己也说得很清楚:“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这段话告诉我们:阿Q的事迹也是作者见过或听到过的。他曾经说过:“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但是,阿Q的形象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照搬,而是经过概括和加工,是“拼凑”起来的人物。因此,阿Q形象才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最关心农民命运的鲁迅,自然很熟悉七斤、七斤嫂、闰土、祥林嫂、爱姑一类农民群众的悲惨生活及其命运,予以最热烈、最深切的同情。因此,他在孕育阿Q这一个悲剧典型的时候,不能不把七斤、闰土们所共有的悲剧命运概括在阿Q身上,造成一个更富有概括性的悲剧人物。鲁迅在谈到阿Q形象的创造时,说他要创造一个“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他们“默默的生长,萎黄、桔死了,象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已经有四千年”,所以他要为这些被压迫、被侮辱者控诉中国封建阶级的罪恶。
但是,鲁迅又为什么在悲剧人物阿Q的身上,集中概括了那么多、那么严重的缺点,特别是精神胜利法呢?这是因为他在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社会的长期观察和体验中,看到了存在于农民身上的消极现象,或者说病态。这种病态最根本之点就是缺乏反抗性,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劣根性。鲁迅对这种消极面的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判断题库及答案(共100题).doc VIP
- 家长会防性侵安全教育.pptx VIP
- T CACM 成年人中医体质治未病干预指南.pdf VIP
- 心血管系统疾病3-风湿病与心瓣膜病课件.ppt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课件.pptx VIP
- 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100题).docx
- Q∕GDW 11059.2-2013 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现场应用导则.pdf
- 初来乍到第一季(中英对照台词)Fresh Off the Boat S01.pdf
- T CACM 食管癌前病变治未病干预指南.pdf VIP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看拼音写词语全册汇总(练习+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