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谐社会与学校德育改革
徐 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在
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第一次被提升至国家层次而具有普遍性意义。和谐社会是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是全体人民
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它无疑是一个兼备社会政治理想和道
德理想之双重特性的社会伦理概念,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社会对公平正义秩序的
制度诉求,而且还有人们对美好安宁生活理想的伦理期待。建设和谐社会是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转型期这样的特殊背景下提出的,
它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也是小康社会发展的必然。道德是社会和谐
的重要的道义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学校德育在和谐社会的建设
中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也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
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社会存在着许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抵触的不
和谐的音符,学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其一,面对多元价值的困惑。这一
方面来自新的道德与价值观的冲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格局和雇佣关系El趋多样化,这些变化势必引起
学生原有道德观念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学生对~些问题的善恶判断自然
会出现困惑,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来自西方价值观的传人,随着改革开放
的进一步深入,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也必然会趁虚而
入,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学生倍感迷惘,给学生道德观念的确立和价值取向的选
择带来更大困难。其二,信仰的缺失。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快速变化导致人们
对所持信仰由怀疑到困惑到丧失。出现了信仰真空,也就缺失了过有意义生活的
重要维度,空虚、寂寞、无聊感就会充斥青少年的生活。其三,社会道德的失
范。社会上贪污腐败盛行,道德滑坡,诚信丧失,严峻的社会道德现实与学生在
学校里被灌输的道德信条相去甚远,不良的社会风气严重污染了学生心灵。其
四,网络的迷惑。由于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暴力、色情、垃圾邮件等不良网络
文化对学生的毒害日益严重。这些影响青少年学生正确道德观念形成的因素是客
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学校德育必须正视这些社会现实,绝不能掉以轻心。学校德
育改革是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德育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
但由于对学校德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学校德育还存在着许
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几对矛盾中:
1.公德与私德
梁启超认为,公德和私德是道德的两个方面,本质是同一的,只是区别于道
德的外显上。“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
生所不可缺之具也。”我国国民一直以来私德昭彰,而公德缺损, “我国民所最
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
而公德殆阙如。试观《论语》、《孟子》诸书,吾国民之木铎,而道德所从出者
也。其中所教,私德居十之九,而公德不及其一焉”。
公共道德是和谐社会中日趋重要的外显德性。公共性其本身就有“和谐社
会”的涵义,因为作为参加公共事务必要条件的公共精神和公共意识及指称人与
人之间社会交往中的互相照顾和关心的和谐状态,都与和谐社会中的公共理性、
人文精神相一致,也与十六大报告中描述的人与人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平等友
爱、融洽和睦及人与自然、社会相协调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相吻合。生活空间
结构的公共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由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张,
私人生活领域受到越来越强大的挤压,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多地显露于社会公共
空间,相互间的依赖性加大,生活方式的公共化趋势日益强化。现代社会生活的
公共性特征起源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构性转型,社会的公共性扩张产生了相应的
对社会公共生活规则与秩序的普遍需求,而社会个体的私人生活极其多样性的增
长却与这一要求构成了某种内在的张力。于是,如何化解这一张力并在人们的生
活多样性之间构建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或者和谐的生活状态,便自然而然地
成为了现代社会和现代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的现实课题,这样“人人相善其
群者”的公德就越来越显其重要。
学校是养成公共道德的重要场所,在自1993年以来的德育大纲中虽也有公
德的分量,但效果不显著,存在的问题是大而空,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