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城市贫困女性权益缺失的制度经济学分析.pdf

城市贫困女性权益缺失的制度经济学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贫困女性权益缺失的制度经济学分析① 柳阳 吉林大学经济学系基地班2004级 【内容摘要】本文以国企下岗女工为主体,结合多方面的数据资料以及我国市场经济转 辘露期的特辣情况,麸势动力枣场、家庭、享圭会三令方瑟考察了这一黎髂麓投蓥缺失,著遴 ~步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阐述了这些权益的缺失怒如何导致她们最终陷入贫困的。 以此提出对城市贫困女性的忽视对我国家庭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危害,希望得到应有的关注。 【关穗调】城市贫鞠女性权麓缺失铡发 综合考察社会学视野里的贫困理论,不难发现,国际社会的贫困研究立足 于“普遍性”,韶贫鼷入强麴总体生活髟态、贫困产生的整体攮因,以及与之对 应的贫困测量手段和反贫困对策。这种研究视角使得对特殊群体的贫困缺少研 blindness”, 究,对女性这一群体尤其忽视。对此状况,女性主义者称为“gender 即“贫困错究豹性别盲视”。一方面,这种对贫困“普遍性”懿过度关注,傻褥 贫困研究的对话主体是“政府”,而“贫网对象”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另一方面, 女性作为特殊的贫困对象被忽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操作层面上缺乏性别 敏感度。褥到的_砑究结果鲍片露牲是曼丽易冤的。因照笔者认为,及社会性爱 的角度出发,分析劳动力市场、家庭中的男性以及社会造成的女性的权益缺失, ~方面可以对主流的城市贫困研究进行反思,另一方面通过对城市贫困女性的 磷究提出瓣特豫群体的关注是其青重要理论徐值霹察黢意义懿。 一、城市贫困女性权益缺失的表现 1.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权益缺失 种种迹象表明,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势下正在被逐渐边缘化。 受就业性别歧视的影响,一些藏学历女挫在求职受挫的情况下,不褥不篱能低 (D本文所指的城市贫豳妇女均为原镁地羟城市的妇女,不包括从农树来的妇女。这里并非有什么歧视心 毽,两是蠢隽农辩螽女豹流麓髋览较大,程数据统诗上鞋获理论耀述上会造或滢乱。 55 就。而下岗失业女性的再就业取向,则多为居民服务业等非正规部门或正规部 门的非正规岗位,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勤杂工、清洁工等,就业形式也以短期、 临时工作为主,不仅待遇低、保障低,而且几乎难有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所有 这些,都说明了女性职业地位的降低。 (1)正规就业权益缺失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j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的国有企业改制、 职工下岗分流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劳动力配置和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 变化,市场机制已经成为调节劳动力资源的主导力量。经济转型对城市劳动女 性产生了一些影响。直接表现为:大批的国有企业女职工下岗,退出了正规就 业机制。 很多调查表明,女性职工下岗的比例要大于男性比例。1990年,一项对辽 宁、江苏、上海、黑龙江、安徽5个省市414万名下岗职工的调查显示,在下 岗者总数中,女职工比例为60%,有的地区高达80%。①1993年,中华全国总工 会在1230个公有制企业进行调查,发现下岗和失业女职工人数为下岗总数的 60%。留2000年,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等单位联 合对北京、天津、南京、西安、长春和武汉6个城市进行调查,发现在所调查 的下岗人员中,男性占43.46%,女性占56.54%。@另一方面,10年间男女两性 在业率∞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与1990年相比,城镇男女两性的在业率均有下降, 男性从90.0%降至81.5%,女性则从76.3%降到63.7%,与男性相比,女性的下 降幅度更大。其中,18至49岁的城镇青年女性在业率为72.0%,也比1990年 降低了16.2个百分点。卿 (2)再就业权益缺失 回顾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的出现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社会、政府对下 岗女工再就业问题的关注和帮助是随着男性下岗职工的增加而增加的。也就是 说,下岗女工的再就业问题始终具有附带性。有关职能部门、用工单位乃至社 会主流舆论对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上的主体需求的忽视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下岗 女工主体在再就业的过程中失去了她们应得的权益。 首先,从政策层面上来看,有些省市明文规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