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减震器设计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扭转减震器设计开题报告

中 北 大 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 生 姓 名: 蔡增源 学 号: 0601074104 学 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 动力机械系 专 业: 地面武器机动工程 设计题目: EQ1108K型柴油车离合器的 扭转减震器设计 指导教师: 徐忠四 讲师 2010 年 3 月 17 日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1.1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在享受着汽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对汽车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离合器作为汽车上一个必不可少的部件,除了能通断动力传动以外,还有减振调频的功能,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汽车传动系中的扭转振动将加大传动系零部件如轴、轴承、齿轮、壳体等的载荷,提高车厢内的噪声水平,降低汽车的行驶舒适性,汽车传动系的振动也是导致整车振动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因运输车辆的振动使包装不妥的产品受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一年达数亿元。同时由于轿车、客运车市场的发展,对汽车平顺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振动使乘客产生不舒适的感觉,使驾驶者易疲劳降低了安全性,也使汽车零部件因振动而减少寿命,甚至使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变差【1】。因此,需要分析研究汽离合器在汽车传动系统中的作用,建立传动系的振动模型,找出离合器最优工作状态和最优参数,为改善传动系的扭转振动状况找到一些新思路,为厂家研究开发新型离合器提供理论依据。 现今所用的盘片式离合器的先驱的多片盘式离合器,它是直到1925年以后才出现的。多片离合器最主要的优点是,在汽车起步时离合器的接合比较平顺,无冲击。20世纪20年代末,直到进入30年代时,只有工程车辆、赛车和大功率的轿车上使用多片离合器。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上的改进使人们逐渐趋向与首选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因为它具有从动部件转动惯量小、散热性好、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尺寸紧凑、分离彻底等优点,而且在结构上采取一定措施,已能做到接合平顺,因此现在广泛用于大、中、小各类车型中。如今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在结构设计方面相当完善。采用具有轴向弹性的从动盘,提高了离合器接合时的平顺性。离合器从动盘总成中装有扭转减振器,防止了传动系统的扭转共振,减小了传动系噪声和动载荷,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提高,离合器已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改进,车上愈来愈多地采用具有双质量飞轮的扭转减振器,能更有效地降低传动系的噪声。 动盘的扭转减振器是防止了传动系统的扭转共振,减小了传动系噪声和动载荷,使飞轮的压盘与从动盘平稳结合,传输动力K,并允许增大转角【12】; 由于双质量飞轮减振器的减振效果较好,在变速器中可采用粘度较低的齿轮油而不致产生齿轮冲击噪声,并可改善冬季的换挡过程。而且由于从动盘没有减振器,可以减小从动盘的转动惯量,这也有利于换挡【13】。 双质量飞轮减振器缺点如下: 由于减振弹簧位置半径较大,高速时受到较大离心力的作用,使减振弹簧中段横向翘曲而鼓出,与弹簧座接触产生摩擦,使弹簧磨损严重,甚至引起早期损坏【14】。 双质量飞轮减振器主要适用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转矩变化大的柴油车中【15】。 1.4课题研究目的 结合本人毕业设计任务书,完成本课题的现实意义在于拟定传动方案、结构设计、机械制图、编写技术文件、查阅资料以及贯彻国家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地提升,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一定的设计方法,更进一步地提升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l]刘修翼.车辆传动系统分析.北京:国防土业出版社,1998年6月:23~30. [2]冯辛安,黄玉美.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3月:57~59. [3]刘胜田.液力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汽车运输,2000年第九期:14~17. [4]徐石安,江发潮.汽车离合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130~135. [5]瑜凡,林逸.汽车系统动力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130~134. [6]蒋国平,王国林,陈步达.车辆动力传动系振动研究述评.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5月:22~26. [7]蔡学熙.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实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269~278. [8]关文达.汽车构造,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284~298. [9]陈民.机械振动系统一分析、测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97~135. [10]李丽莉.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及响应模拟.太原:华北工学院报,1999年7月:147~149. [11]余志生.汽车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4月:71~90. [12]王猛.基于ADAM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