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陶青小学校史简介陶青小学校史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陶青小学校史简介陶青小学校史简介

陶青小学校史简介 陶青小学创建于1927年,以其陶冶青少年高尚情操,铸造国家民族英才之宗旨为社会服务。培养了一代代人才,为国家民族、桑梓故乡的经济发展繁荣、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英才辈出,桃李满天下的辉煌业绩,堪可告慰艰辛的创始者和辛勤的耕耘者,启迪有志后人继承并发扬先贤光荣传统。陶青校史依其在不同的时代特点,人物活动情况归纳为以下几个历史发展阶段。 一、应时代潮流之感召,卓识先贤维艰倡创陶青。 废科举兴新学,教育救国是清末民初的时代潮流,尤其在上世纪20—30年代晋江地区兴办新式学堂蔚然成风。受到时代潮流的感召,有远见卓识,当时已应聘任教于安海养正学校的佘梓崑先生鉴于塾馆式启蒙教育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不能满足村民培育后代的需求,即会同在本里已开设蒙馆从事多年启蒙教育的佘梓浚先生在村民中宣传发动倡议创办一所正规的新式学校。佘梓崑先生并为其取名为陶青小学,寓陶冶高尚情操铸造出类拔萃英才之意。这一适应时代潮风召唤,满足村民培养子弟成才需求的倡议,赢得村民广泛热烈的响应,陶青小学终于在1927年开创成立,经呈报当时晋江县政府立案获准而成为一所正式学校。初始暂假佘氏宗祠和原蒙馆为临时校舍,聘请杨挺寿先生为首任校长,佘梓浚等六位先生为教师。学校经费来源依靠旅菲侨亲及本里商户捐输支持。 陶青的创立揭开了港边教育事业的序幕,作为先驱者的佘梓崑先生其远见卓识令人赞佩,其首创精神永远彪炳在港边村史册上。 二、海内外协力同心盛举,创建壮观美丽的陶青校园,弛誉晋南桑梓增光。 陶青创办之后,在几年中教学成绩显著,社会影响大,校誉日馨,就读学生日增,规模不断壮大,引起各界人士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于是成立了以佘伯昭、佘煌钞、李圣宽、陈忠 、佘煌焕、佘煌投、李圣本、陈祥威等人组成的首届校董会,着手谋划筹备创建陶青校园事宜,于1935年委派当时任陶青校长的伍凌云先生往菲向旅菲港边侨亲劝募。詹孟杉、李成业、佘文水、佘伯昭、佘煌炉、李德政、佘文建、李俾连、李俾差、李德约、张济球等侨亲踊跃响应慷慨解囊鼎力捐输,筹足建校园款项,于1939年建成一座在当时堪称体式新颖设施齐全的校园:有可容纳五百多名师生的礼堂,有办公厅一间、教室六间、还有教师宿舍四间及厨房贮藏室各一间。校舍正面半圆形三层拱式门楼高耸屹立,十分壮观。四周砌有围墙,校门正面有宽阔的矩形埕地,东边有小型的体育运动场,西边有苗圃,加上在校园内的适当地点栽花植树,绿化点缀得整个校园既雄伟壮观又瑰丽俊美,在当时的晋南地区堪称是第一流的校园,独领风骚,驰誉遐迩,桑梓增辉,展现出港边人兴学重教的远见卓识及所倾注的巨大尽力心力。 三、罹遭侵略者战火之灾,陶青傲然屹立,面临艰难时局,义士坚守陶青阵地。 陶青小学在本世纪40年代不仅以其壮美校园驰誉,更因其办学特色,校风学风纯正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如1937年成立了由陶青校友组成的陶友会,热爱母校关心母校,经常与母校师生互相配合,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宣讲政治时事、时局形势、宣传抗日思想,开展抵制日货运动;排演文明戏,组织体育运动球赛,办女子尺牍班等等,做了大量有益于社会文明进步的事,因而使陶青学校饮誉遐迩,吸引邻近乡村的人们纷纷送子女来陶青就读。人们殷切期待着陶青创造更辉煌的业绩,开拓更加美好的前程,孰料一场帝国主义侵略者战火之灾降临在她身上。帝国主义者疯狂扩大战争的世界局势,使她面临中断办学的危机。1940年7月16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海陆空军齐出动,侵犯永宁地区,日寇在登陆之前先用军舰上的炮火轰击。因陶青门楼高,目标显露成为敌炮攻击之的,陶青校园留下累累的弹痕创伤,成为侵略者罪恶行径的历史见证。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局势所影响,本里商户倒闭商业萧条,菲岛沦陷,侨汇断绝,陶青经费枯竭。校长、教员由于家庭生计所逼不得不忍痛离校另谋生路。陶青面临停办危机,村民深为忧虑,于是推举李景文、李德钰、李圣尚、李德赐、佘煌焕、佘煌钞、陈忠 等热心桑梓公益事业之士组成陶青第二届校董会谋筹续办陶青之计,所幸港边人素有为国家民族培育人才,为子孙后代造福不惜牺牲的精神,在那艰难的战乱年代生计极度难为的窘况下,从节衣缩食中勉强筹措出些资财以作维持陶青日常办公经费。尤为可贵的是当时本里一批爱国爱乡富有奉献精神的知识青年如李德钰、李贤招、佘文情、许碧瑜、邱宝珠等人能体恤学校经费艰难的苦衷,当义务教师。其无私奉献精神实为难能可贵。后来还有李德力、佘煌玉、佘文目、李逢渊、李逢坚、吴琼璇、佘舜英、许国捷、陈和宗等青年在陶青当半义务教师。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里,先后有杨式畲、陈天应、李贤起、李贤平、王爱超、王清源诸君任陶青校长,他们的功泽永远铭记在世代港边人心中。由于陶青在抗战期间的突出表现显著的业绩,所以抗战胜利后获得当局肯定,升格为永宁中心国民学校,成为永宁地区的教育中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