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定律1高一物理万有引力定律1
第二节 万有引力定律 授课人:张慧强 古交一中 教学目的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3、掌握万有引力定律,能解决简单的万有引力问题;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 思考:1、苹果为什么会落地?2、月亮为什么绕着地球转?3、行星为什么绕着太阳转?4、苹果落地和行星绕太阳运动是否有相同之处 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并思考问题。 古代人们认为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原因是什么? 17世纪前: 行星做得是完美而有神圣的圆周运动. (无需什么动因) 在行星的周围有旋转的物质作用在行星上,使得行星绕太阳运动. 胡克、哈雷等: 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证明了如果行星的轨道是圆形的,其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伽利略: (1564—1642) 一切物体都有合并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天体做圆周运动. 开普勒: (1571—1630) 一定是受到了来自太阳的类似于磁力的作用才做圆周运动 笛卡尔: (1596—1650) 关于行星运动的各种动力学解释 开 普 勒 时 代 牛顿时代的科学家对天体运动又持什么观点? 但从开普勒第一定律知道,行星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那么在椭圆轨道下这个引力大小是否还和距离成反比呢?牛顿是否证明了这一点呢? 牛顿时代的科学家对天体运动的动力学解释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们认为行星所以要绕太阳运动是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作用,并且他们在圆形轨道的前提下证明,这个引力的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力证明了: 如果太阳和行星间的引力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则行星的轨道应是椭圆。 由于我们的数学能力有限,所以我们把牛顿在椭圆轨道下证明的问题简化为圆形轨道下来证明 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牛顿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1、发现过程 为了方便说明问题,我们把行星的椭圆轨道近似地看作圆形轨道: 如果认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应为行星所受的向心力,即 (r为太阳到行星的距离, v为行星的线速度,m是行星的质量) 结论: 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跟 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牛顿认为,既然这个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当然也应该和太阳的质量成正比. 因此,如果用m′表示太阳的质量,那么有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和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是同种性质的力 G为常量. 在研究了许多不同物体间遵循同样规律的引力后,牛顿进一步把这个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之间,于1687年正式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 2、万有引力定律内容 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公式: G为常量,叫做引力常量,适用于任何两个物理. 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的物体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 引力常量标准值为: 常用值为: 万有引力定律是 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第一次揭示 了自然界中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在文化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万有引力定律使人们建立了有能 力理解天地间的各种事物的信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科学文化的发展史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万有引力定律的意义 请再思考:1、万有引力是否只存在于行星和天体之间呢?2、能否适用于行星和卫星之间?3、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 么? 万有引力普遍存在于任意两个有质量的物体(太阳和行星、行星和卫星、地面上的物体)之间.自然界中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很小(远小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和物体间的其它作用力),因而可以忽略不计.但考虑天体运动和人造卫星运动问题时必须计算万有引力,不仅因为这个力非常大,而且万有引力提供了天体和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万有引力定律给出了物体间万有引力的定量关系.需要注意的是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只适用于计算两个质点间或两个均匀球体间的万有引力. 是谁找到了上天的“梯子”呢?是300年前的英国科学家牛顿。 英国的博物馆里至今保存着一棵苹果树的树干,以作为对牛顿的纪念。相传,牛顿在剑桥大学毕业后,本来仍留在大学研究室继续搞研究,但不幸那年大学因鼠疫流行而关闭。无奈回到了故乡,一面看书,一面整理,思考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在一个深秋的傍晚,牛顿像往常一样坐在院子里的苹果树下思索着天体运动问题。忽然,一个被夕阳余辉映得通红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落在他面前。这个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触发了牛顿的灵感。他不禁思索着,把万物引向地面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首届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首届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高峰论坛.pdf
- 首届中日擂台赛聂卫平VS小林光一之战回放首届中日擂台赛聂卫平VS小林光一之战回放.doc
- 首届中国教师培训论坛2006年10月31日教师发展学校首届中国教师培训论坛2006年10月31日教师发展学校.ppt
- 首届中国DevFest大会首届中国DevFest大会.pdf
- 首届书画名家艺术邀请展首届书画名家艺术邀请展.ppt
- 首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试题解答与考试评析首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试题解答与考试评析.pdf
- 首届全球性技术创新及创业年会: 高科技创业及产业集群发展首届全球性技术创新及创业年会: 高科技创业及产业集群发展.ppt
- 首届公诉人与律师辩论赛感言首届公诉人与律师辩论赛感言.doc
- 首届全国中学生商业挑战赛公告首届全国中学生商业挑战赛公告.pdf
- 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在杭召开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在杭召开.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