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如何保证输血安全.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保证输血安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如何保证输血安全 付荣   (武汉血液中心检验科 430000)   【摘要】 输血是把双刃剑,它是现代医疗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能拯救生命、治疗疾病,同时又可能给患者带来风险,引起一系列传染病和免疫性疾病。为保障输血安全,各国均建立多项法律、法规,并研发新的检测系统和方法等,旨在提高输血安全,有效实现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输血 输血安全 采供血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129-02   1.血源的安全保证   输血可以传播的病原体目前有[1]: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HIV)、人类嗜T淋巴细胞性病毒I、II (HTLV -I/II)、巨细胞病毒(CMV)、克雅氏病(CJD) 、梅毒螺旋体(TP) 以及疟原虫等。在血源性传播疾病中,病毒性疾病占绝大多数[2]。对血源的检查方法有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如核酸扩增检测试验(NAT)。近年来不断研发出新的NAT技术[3,4],如定量PCR、连接酶链式反应(LCR)、依赖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转录依赖扩增系统(TSA)、枝链核酸信号放大系统(bDNA)等。这些方法均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特点。随着基础医学深入研究,推进各种高科技检验技术。   2.临床合理用血   在临床方面,我们需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越来越多的用血安全事件是由于临床错误用血引起。病人是否需要输血、需要输注何种血制品,都必须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结合各种输血的适应症进行判断。 血液使用同临床药物一样,要特别强调用量,尤其对于新生儿、青少年等患者,如果过量输注,可能引起死亡等严重的后果。   Bates D.W. et.al.等人发现,当使用CPOE(Computerized Physician Order Entry,计算机化医嘱录入)后,临床治疗的错误率减少了50%[5.6]。我国医院对CPOE系统的平均使用率同美国相当,但使用深度远不如美国[7]。将CPOE应用到输血方面,这些数据库资料能够很好的指导医师合理使用血液资源,争对不同的个体制定相应的输血措施,其在输血方面的作用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Kucher et.al.比较研究后认为电子警报系统能够有效为医师提供指导,降低患者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的发生[8]。但是这样一套数据库及警报系统的建立耗费较高,目前在我国尚无法全部普及。   为做到合理用血,医师必须充分了解本专科范围内的输血适应症,同时注重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的应用。医师对输血这一治疗手段的判定,是输血安全环节中关键。   3.献血者、输血者确认   在强调输血易感染的同时,人们忽略了血制品错误配型带来的危害。当出现病人更换床位、标签错误等客观意外,如果医师不仔细核实献血者、输血者身份,往往造成不能原谅的后果。从英国SHOT(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常年对输血事故的统计可以看出,在英国错误血液或血成分输注的发生率一直都居于各种输血事故的首位。2005年,IBCT的发生率更是达到了所有输血事故的79.6%(图1)。数据显示,英国输血安全事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IBCT的发生始终居于各种引起输血事故的原因的首位。为解决这个问题,由英国皇家病理学会发起,加强对患者身份的确证以及床边核查等推动输血安全的发展,专家推荐采用条形码确认系统、红色标签系统、照片确认系统等加强对输、献血人员的确认,同时加强医疗工作者的再培训教育。   图1 英国输血事故调查结果示意图。IBCT: Incorrect blood/component transfused; ATR: Acute transfusion reaction; DTR: Delayed transfusion reaction;PTP: Post-transfusion purpura; TRALI: 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TTI: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infection, including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目前条形码的使用在国内外非常普遍,条形码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完善[9]。射频认证(RFID)系统也渐渐发展起来,与条形码相比,射频芯片可以存储的数据容量要大的多,除了患者的基本资料之外还可以提示其血型、特殊的输血要求以及药物过敏史等。同时,射频认证使用更加方便,条形码认证需要以读码器对齐条码,射频认证只需要感应器感受到芯片就能得到相应的信息。   Nov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