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必背古诗中两组词语的辨析.docVIP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中两组词语的辨析.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中两组词语的辨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中两组词语的辨析 摘要:为了促进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开展,在中考中有效提高古诗文默写的得分率,让古诗积累真正转化为滋润学生心灵的精神财富,在教学中应当摒弃死记硬背这种看似“捷径”的教法,将经典古诗讲明、讲透,关键词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内容并把握重点词句的基础上背诵,这样才可实现有效背诵、准确默写,避免或减少因字形相近,读音相同而出现的错误。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初中语文中考涉及到的背诵篇目从诗、词、曲到散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撷选的都是古典诗文中的精华,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诗背写一直是中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但古诗文中有些字词往往因为形近或音同而给学生默写造成一些困惑,使他们会背但不会写对,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从根源上辨析词源及词义,弄清这些字在诗文中的意思即可有效避免或减少错误。以下是笔者选取的两组有代表性的词进行的辨析,希望能对师生有所帮助。 一、徙与徒的辨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下)及第八册(下)中有两首古诗涉及到“徙”。分别是王绩的《野望》与陈与义的《登岳阳楼》。《野望》中诗句为“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登岳阳楼》中为“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这两句诗中都用到“徙”,因“徙”与学生熟悉的“徒”字字形相近,不少学生便在默写中将二字弄混。那么这个“徙”字与“徒”字起源是什么,它们原本为何意,如何才能准确的辨识这两个字呢? 徙,中国汉字中一个古今通用的汉字。动词常作迁移和移动之意,也是中国一个失传的姓氏,读“xǔ”。《说文解字》中讲“徙”,迻(yiacute;)也,即迁移,字形采用“双人旁”作边旁。“止”作声旁,是从了“止”的音,因而“徙”读“xǐ”。“ 徙”单用有三种解释:(1)迁移。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2)调动官职。《张衡转》中: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3)变化,改变。《察今》中“时已徙,而法不徙”。 徙作动词讲,常与倚连用,意为徘徊,流连不去。 徒,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徒,步行。 字形采用“ 双人旁 ”作边旁,“土”字作声旁,造字解说是这样的:从“土”,“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泥地。“止”即“趾”,脚板,表示光脚在泥地上行走,造字的本意是:赤脚走路。所以,赤脚走路为“徒”,穿鞋走路为“履”,如成语“如履平地”。 徒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多种解释。其一,徒步,步行。《韩非子middot;外储说左下》中有:“班白者多徒行(班白者:老年人)”。其二,徒党,同一类的人,同一派别的人。《韩非子middot;五 蠹》中有:“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徒引申为门徒,徒众,众人。其三,指被罚服劳役的人。其四,空。如“徒手”即为此义。又引申为“白白的”,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其五,只、仅仅。《战国策middot;魏策》有:“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徒就是作“只、仅仅”讲。 这样看来,“徙”与“徒”确实形近义也有接近之处,都有“改变、移动位置”之义,但又有明显的差别,因而弄清词的意思及由来,这两个字就不易混淆了。 二、燕与雁的辨析 “燕”与“雁”在初中必背古诗文中多次出现,因读音一致,不少学生在默写中常常把二字弄混,其实弄清这两个字的涵义就不易犯错了。 在甲骨文中的“燕”是一只鸟,是一个象形字,既现字形又显字意。“燕”字其实记载了燕子的习性: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燕子从城市居民的家中起飞,一路向北,回归故乡。燕子与春天紧密相关,所以多出现在与春有关的诗句中。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有这样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此处的“燕”代表春天的活力与生机。又如杜甫在《水槛遣心》中写道:“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表现春天细雨中燕子的动态之美。又如晏殊的:“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杜甫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孟浩然的“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在这些诗中,燕子就是春天的使者,也可以说就是春天的代名词。 而雁呢?雁是鸟类中的一属,略像鹅,善于游泳和飞行,又叫鸿,十一、十二月南飞,六、七月到北方去,在北方繁殖,有迁徙的习性,群体飞行时显一字形或人字形等。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寄托思乡之情的鸟类。《汉书middot;苏武传》中有:“鸿雁传书”“雁足书”等典故。初中阶段我们学到的涉及雁的诗有王维的《使至塞上》,其中诗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的“归雁”就是指大雁迁徙去北方的景象。另一首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