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楼板支座负筋保护层厚度过大的静载试验研究.doc

楼板支座负筋保护层厚度过大的静载试验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楼板支座负筋保护层厚度过大的静载试验研究

楼板支座负筋保护层厚度过大的静载试验研究 第36卷第25期 ? 74?2010年9月 山西建筑 SHANXIARCHITE(E V01.36No.25 Sep.2010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25—0074.03 楼板支座负筋保护层厚度过大的静载试验研究 陈新于涛 摘要:对某支座负筋保护层厚度过大的楼板进行了现场荷载试验,对变形,裂缝宽度进行了测量,并与规范允许值进行 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楼板能否满足正常使用性能,从而确保了该楼板的安全性. 关键词:支座负筋,保护层厚度,静载试验 中图分类号:TU3l7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受力钢筋外缘至混凝土外表面的混凝土 厚度,亦称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其对结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 个方面:1)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2)保护钢筋免遭锈蚀; 3)对构件受力有效高度的影响.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和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程施工及其验收规范【 中对各类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照使用环境类别,结构类别 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同分别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施工过程中, 钢筋位置和混凝土施工质量对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至关重要. 由于施工因素,造成楼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设 计要求的主要原因是负筋当无可靠支撑时,施工过程中由于受浇 筑混凝土时的冲击力和施工人员的踩踏,多有变形下沉,影响楼 板的安全性. 剪力应按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乘以1.15的增大系 数并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抗震构造措施.本工程转换梁刚度过 大的主要不利影响是在地震作用下,紧挨转换层的1层,2层将造 成框支柱产生很大的弯矩和剪力增大效应.因此在满足转换梁 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设计宜减小梁高,适当增加梁宽,保证转换 梁的抗剪承载力,并同时满足转换梁在竖向荷载和水平地震,风 作用下抗弯承载力及挠度等要求. 本文以第4层轴与轴~轴问的转换主次梁为例说明设 计过程,查SATWE内力计算结果,得转换次梁顶底面弯矩组合值 M=162kN?m,M=~150kN?m,最大剪力组合值=416kN, 根据以上内力进行截面没计HRB335级钢筋=300N/rnrn2, C30混凝土=14.3N/mm.参照规范公式求得梁顶面A= 800mm2,梁底面A=1900mm2,实配顶面拉通425,底面拉通 6尘25.斜截面考虑转换层楼板的翼缘作用和顶底面钢筋作为受 压钢筋,反算正截面抗弯的实际抗力,由此再反推截面实际所需 的抗力,以此作为斜截面的设计内力值保证强剪弱弯的实现,可 求得箍筋用量A,/S=0.O1,实配10@100(4),满足”强剪弱弯” 的要求. 1工程概况 某住宅楼为4层异形柱一剪力墙结构,采用墙下条形,柱下 独立基础,楼板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上部结构混凝土构件混 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均为C30,楼板保护层设计厚度为15mm,设 计使用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m2,现主体已完工.在质量监督 检验过程中,发现楼板支座负筋保护层厚度在32mm~78mln之 间,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楼板混凝土强度,钢筋数量与间距均 满足原设计要求.依据GB/T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 准第4.1.2条”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可分为原材料性能,混凝土 强度,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与缺陷,尺寸与偏差,变形与损伤和钢 筋配置等项工作,必要时,可进行结构构件性能的实荷检验或结构 的动力测试”规定.现场选取三层~/④~楼板进行承载力 性能实荷检验性试验.实测板厚为160mm,尺寸为5.8mX7.1mo 4结语 带转换层的结构可以创造较好的使用空问,虽然其抗震性能 较差,但设计时如果加强概念设计,结合建筑的平面对抗侧力构 件进行合理布置,按照”强下部,弱上部”的抗震指导思想,仍然可 以取得良好的抗震效果.文中结合工程实践,分析总结了高层建 筑结构错位梁式转换层的概念设计和方法,可为类似结构设计提 供参考. 参考文献: [1]JGJ3-2002/】186—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唐兴荣.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娄宇,魏琏,丁大钧.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结构的应用和 发展[J].建筑结构,1997(1):27—29. [4]宋君勇,王昕.梁式结构转换层的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 [J].山西建筑,2008,34(1):68—69. [5]吴波,沈朝勇,周福霖,等.错位转换层位置对高层建筑抗 震性能影响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26(4): 10】一107. Onstructuredesignsformisplacedgirdertransferfloorinhigh-risebuildings DENGBing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