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皇权与礼制_以明代服制的兴衰为中心.pdf

皇权与礼制_以明代服制的兴衰为中心.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皇权与礼制_以明代服制的兴衰为中心

年 月 求是学刊 2008 9 Sep.,2008 第 卷 第 期 35 5 SEEKINGTRUTH Vol.35No.5 □ 明清史研究 皇权与礼制: 以明代服制的兴衰为中心 原 祖 杰 (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摘 要:始于三皇五帝的中国皇权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儒、法两家的理论支持,并在秦汉两代臻于完善。 与以君主为政治目的的法家不同,儒家在理论上将皇权置于礼教的完整体系之内。通过一套系统的礼仪规则,儒 家在维护皇权的同时,试图对皇权加以柔性的制约,明初建立的服饰制度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这套制度在明朝 前期收到了稳定统治的功效。然而,由于缺少有力的维护机制,以服制为代表的明初礼制在明中期以后就失去了 约束力。明代服制的兴衰既反映了程朱以来儒家思想在制约皇权上的积极性,也反映了其固有的局限性。 关键词:皇权;礼制;明代;服饰 作者简介:原祖杰( —),男,山东莱州人,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从事明代社会文化史和 1963 中西现代化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 K248 A 1000-7504(2008)05-0126-06 2008-03-08 中国历史上的皇权观念一直为学界所关注, 四点:一曰尊君;二曰集权;三曰禁私学;四曰行 []( ) 有的学者甚至将这种观念的外延———帝王文化看 督责 2 265。为满足秦二世的 “肆志广欲”,李斯建 [] 1 做是与儒、释、道并立的中国第四大传统文化 。 议将法家专制主义推向极致,其结果则是秦朝的 本文欲探究的是这种观念的主观方面,即皇权意 二世而亡。 识与围绕这种意识而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继秦而起的汉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将 的礼仪制度之间的和谐与矛盾。为达此目的,笔 儒家的治世之道糅合到法家的帝王思想中,使中 者截取了中国帝制社会全部礼仪制度中的一个 国的专制主义开始走向法儒结合。在表现形式 —明代服制进行考察,以期收到见微 ,就是用儒家的礼来规范上至帝王下及庶人的 有限片断—— 上 知著的效果。 一、儒家礼制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① 关于黄宗羲对君主专制主义的批判,学界已有很多评论。 萧公权对成于秦代的法家君主专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有详细 帝王观念在政治理论层面表现为君主专制 的阐述。参见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华文化”出版事业 委员会 年版,第二、三编。刘泽华在从 世纪 年代以来 1965 20 80 主义。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蔚为大观,远者 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多角度剖析。参见刘泽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