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对话.doc

立足文本-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对话.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立足文本-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对话

? 立足文本,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对话 【内容摘要】实施对话教学的阅读课堂展现出一片生机,但空话、套话、大话却在新课程改革中,借强调师生平等对话之机,找到了合法避难所。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洞洞。在处理文本的方法上作秀,对文本的内涵分析却有如蜻蜓点水。笔者针对阅读课堂的这一实际,揭示了课堂对话淡化文本的误区,阐述了阅读课堂有效对话的特点和原则,并结合教学实例从立足对话起点、把握对话契机、提升对话效度、提高对话质量入手,探讨了实现阅读课堂有效对话的问题,以纠正课堂对话的某些失误,促进对话教学扎实而有效地进行。 【关键词】文本 对话 有效                       缘起:课堂对话的误区 自新课程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以来,语文课堂因为“对话”赋予学生言说权而展现出勃勃生机。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你说,我说,大家说,一片热闹。课堂氛围的变化从某个侧面反映了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理念和精神的理解与追求。然而,静下心来细想,就隐约觉得在学生们变得善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同时,有些“对话”却是变了味,走了形: 【课堂再现】片段:《江雪》 学生读完《江雪》后安排了一个质疑环节。 教师:同学们,学了《江雪》这首古诗,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沉默8秒钟后,有一学生提出:这么大冷的天,渔翁为什么出来钓鱼? 问题出乎教师意料,于是引导:这个问题,请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学生唧唧喳喳议论开了。1分钟后教师组织汇报。其中有一位学生汇报时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么大冷天,老翁出来钓鱼,家里人不管他吗?马上有学生接茬:钓鱼是他的爱好。 学生:老翁在家中受了委屈,出来钓鱼散散心。 学生:老翁家里的子女太坏了。……在学生离题万里乱糟糟的讨论中,下课铃声响。 在以上的课例中,我们看不到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文本接触,也看不到教师引领学生透过语言载体来深入文本内部,而是花大量的时间漫游在文本的外围。缺少了师生对文本细致深入地研读,学生的讨论和见解只会是空洞和肤浅,阅读课堂中的对话怎能有效?如果上述教学现象并非偶然,实为常见,那我们就很有必要来看看这种淡化文本的课堂对话存在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追求“看点”,对话哗众取宠。 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一直被人们口诛笔伐,因此,新课程改革中,有些教师就特别注意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刻意制造所谓“看点”。一位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学生朗读完全文整体感知后,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段落,描述画面后并读给大家听。当进行完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喜欢春天放风筝这幅图,我能不能画画?”教师说:“很好,你们还有哪些方法来赞春?”学生思考片刻,个个争先恐后地说着“唱歌表示”、“作诗”、“跳舞”……于是,过了一会儿,有的唱起了《春天在哪里》,有的画了小朋友在放风筝,有的朗诵了诗歌……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且一直延续到下课。教师如此一“导”,学生有可能不是“进入”文本的语境,而是“淡出”了阅读体验。纵观现在的课堂辩论、抢答或表演,可谓热闹非凡,但是表面繁华的背后,却是“语文味”越冲越淡,是语文课的“静气”荡然无存,是学生思维的浅化与弱化。活动花里胡哨,脱离了文本这个基础,课堂“对话”岂不形式化? 误区二:架空分析,对话浅尝辄止。 时常可以在语文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带着学生匆匆忙忙、囫囵吞枣地阅读完课文,就迫不及待地把学生引到文本以外,随意用某一与文本沾点边的话题,甚至用刻意“创新”“求异”的话题让学生作脱离文本的发言。《嫦娥奔月》课例中“嫦娥为什么要飞向月亮,而不是其他的地方呢”的讨论是更能帮助学生分析文本呢,还是离离文本越来越远?显而易见,如果不顾及文本内容,在学生游离于文本之外,即使对话是多么热闹,课堂教学始终将处于一种低效状态。“对话”没有直面文本,深入文本,如此进行,岂不虚无化? 误区三:游离文字,对话蜻蜓点水。   “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这样的引导在阅读课堂比比皆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教师没有点化,没有归纳,没有提升。师生对语言文字缺少推敲和深究,只停留于一般的读一读说一说的层面上,就不能真正体会文中语言文字的精湛,就无法破解隐藏在文学作品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心灵密码。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的载体,深入文本内部,最大程度地贴近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灵魂。如果没有达成与特殊语境中的心灵的深层对话,这样的阅读教学往往风过无痕,这样的“对话”,岂不浅薄化? 误区四:疏于引导,对话方向迷失。 有些教师误将“尊重”等同于“迁就”,对学生任性的解读、理解的偏差和错误的诠释不加以引导、纠正,致使文本内容的价值导向丧失殆尽。笔者曾经听过一堂校内公开课《狼和小羊》,在讨论到底小羊的结局如何这个问题时,有同学说:我觉得小羊不会死,因为狼掉进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