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浅谈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心理背景——读《荷塘月色》有感.docVIP

0浅谈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心理背景——读《荷塘月色》有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浅谈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心理背景——读《荷塘月色》有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0浅谈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心理背景——读《荷塘月色》有感 杜建军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学校  730080 读书的标准有很多种,尤其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读懂故事情节;其次读懂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三是读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感受;第四,也是最高一层,就是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读出故事中没写、字面上没有,但作者内心中确实存在而又意犹未尽的东西来,这就是如何解读作者的心理背景。 就拿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说吧,很多的时候,我们解读它,往往把重点放在文章的第四、五、六段上。可是这三段是解读它的根本吗?笔者认为,不是!因为,这三段作为整篇文章来说,尤其是多如此美的散文来说,确实是需要我们每一个读者去认真阅读的。但它的内存太小,无法代表作者真正的内心感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如碧天里的星星,犹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似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写的美不美?确实美!有明喻,有暗喻,有博喻,有通感,有叠字,有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全文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但我想问,这是文章的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胸臆吗?这是我们解读文章的本意吗?这是我们传承与后代并且之于他们,一个散文大家的初衷吗?这是朱自清当时真正的内心感受吗? 不!这一切都不!一篇作品,尤其是好的流传于世的作品,它不会只是如此简单地告诉我们一些修辞手法上的使用。 那么,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的心理背景!因为这是有脉可寻的。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在公元1927年7月,地点是北京清华园。注意,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公元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事变,使得本来轰轰烈烈的北伐革命陷入僵局。对于共产党和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民主人士来说,一场大革命失败了。他们将向何处去?第一是继续坚韧地战斗(这是坚定的共产党员及具备这种思想的人);第二是投降于国民党(这是软弱者和立场不坚定着者);那么,第三种呢?那些民主人士呢?他们也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是蛰伏于国外,以观后势; 第二是仍留在国内,判断形势。而判断形势的人,对国民党没兴趣,去国外不愿意,对共产党不了解,怎么办? 郁闷!朱自清就是属于第三种人。因为他虽然参加革命,但把自己的每时每刻都和这种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联系在一起。早在“五middot;四”爱国运动时期,他就是一个参加者,所以他首先是一个爱国者。当时受“五middot;四”浪潮的影响走上了文学道路。公元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以后,他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公元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后在1937年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并讲授《宋词》。尤其在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后的6月1日,他不禁愤怒异常,心潮难平,愤而疾笔血歌——《血是红的》: “血是红的/狂人在疾走/太阳在发抖/血是热的/血是热的/熔炉里的铁/火山的崩裂/……/血的眼/血的眼/团团火/射着他你我/血的口/血的口/……/都是兄弟们/都是兄弟们。” 这更证明他与社会的联系。 “四middot;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朱自清十分震惊,惶急非常,枪声打乱了朱自清的思绪,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如此社会,如此人上,如此自身!哪里走?时令虽在春夏之交的七月,而他的心境如“秋老干戈人老病,中天皓月几时回?”战火几时平息?光明何日来临?他心中也如今夜之风雨茫然一片。所以,文章一开始他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颇不宁静”——那就是“烦”。烦在哪里呢?烦在此时此刻长久积压的心里郁闷。于是借着夜晚的乘凉,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他“沿着荷塘”,沿着“曲折的小煤屑路”,“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来到塘边。是来赏景的吗?如此“颇不宁静”而郁闷的心境之下,能赏景吗?不是赏景他来做什么?逃避现实,也是文人们常表现的方式——灵魂出窍。 那么四、五、六段起什么作用呢?跳板——一个美好而令人容易遐想的辅助器。逃向哪里?空间上是江南,时间上是南北朝时的南朝梁元帝时代!那里“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徐回,兼传羽杯;……畏倾船而敛裙。”可这是朱自清向往的生活吗?不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