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与药物代谢动力学.ppt

第七章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与药物代谢动力学.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与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七章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与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简称结合)系指药物小分子与血浆蛋白大分子之间的可逆性相互作用而言。 第一节 浓度依赖性血浆蛋白结合及其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 一、理论基础 1. 浓度依赖性结合的含义  与血浆蛋白有高度亲和力的药物,其结合程度与药物浓度密切相关,这种结合称为药物浓度依赖性结合,简称为浓度依赖性结合。 2. 浓度依赖性结合引起非线性动力学的原理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之间的关系可根据质量作用定律用下列方程式加以描述: CB=KnPCF/1+CF (7-1) CB、CF分别为结合型及游离型药物克分子浓度,K为结合常数,P为血浆蛋白的克分子浓度,n为结合位点数(假定只有一类结合点)。(7-1)式右侧分子、分母各用K除,则: CB= nPCF / (1/K +CF ) (7-2) 若1/K CF,(7-2)式可简化为 CB=nPCFK (7-3) 由于总药物浓度Ct为CB与CF之和,则结合型药物分数FB可用下式表示: FB= CB /Ct = nPCFK /nPCFK+CF = nKP /1+nKP (7-4) n、K、P均为常数。(7-4)表示1/KCF,即药物与血浆蛋白亲和力很低时,FB为一常数,其值为nKP/ (1+nKP)。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才是线性的,即亲和力很低的药物在其浓度改变时,结合型与游离型药物分数(FB与Fu)均保持不变(见图7-1)。结合常数仅为102mol-1的药物,几乎是一条与X轴平行的直线。此时消除速率常数接近一个恒定值,总药物浓度的消除按恒比进行,其血药浓度的衰减符合一级动力学。但当药物具有高度亲和力时,K值大,(7-2)式中1/K CF的假设不能成立,(7-4)式亦不能成立,由图7-1可知,当药物浓度改变时,FB及Fu不恒定,随药物浓度而变化,结合变为非线性,即结合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当药物浓度随时间衰减时,Fu越来越小,消除变得相对越来越慢,此时总药物浓度的衰减不按恒比进行,即血药浓度的经时变化不呈一级动力学函数关系。这表现在对数浓度-时间曲线发生弯曲,依据结合对清除率及表观分布容积影响程度的不同,曲线可表现为下凹或上凸。 二、浓度依赖性结合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的特点 1. 转运机制的可饱和性   结合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和代谢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一样,其动力学过程亦呈现转运机制的可饱和性。对于前者,由于血浆蛋白上的结合位点有限,随浓度不断提高,结合愈趋于饱和,FB变小,而Fu则变大。当K较大(通常K104)时,以及在药物浓度较高时,这种结合能力的饱和现象愈明显,图7-1中的K104的两条曲线出现明显转折,此时浓度依赖性结合引起非线性动力学十分显著。 2. 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缩短 对于高度结合的药物,特别是亲和力很强、结合位点数有限的酸性药物,其超饱和浓度(剂量)和饱和内浓度(剂量)相对比,有不同的动力学特征。突出表现在剂量增大时,t1/2反而缩短。例如, ? 保泰松 低剂量时,t1/2达3天左右, 高剂量时,t1/2仅3h 因剂量增大,Fu升高,可用于消除的药物相对增加(只有游离药物可供消除)。对于浓度依赖性结合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来说,结合能力的饱和并不意味着消除机制(代谢或排泄)的饱和; 而对于剂量依赖性代谢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剂量增大,t1/2延长。例如, ? 水杨酸 剂量 300mg t1/2 3h 10g 20h 3. 血药浓度及药-时曲线下面积随剂量增大而呈低比例增加   浓度依赖性结合还将导致剂量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