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走势.docVIP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走势.doc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走势

浅析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走势 檀坤华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正式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至今高校后勤改革已经走过23年风雨历程。国务院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大会以后,我国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其中酸甜苦辣,高校后勤人是亲力亲为、历历在心。作为这场波澜壮阔的高校后勤改革的一位亲历者,我一直在思考着、实践着、探索着符合学校实际的后勤改革之路。近两年来,不断得到各地有关高校将八年前搭建的后勤甲乙方构架拆除、归并甲乙方职能的消息。一种是保留乙方后勤集团,并入后勤管理处职能;另一种是保留甲方后勤管理处,并入后勤集团的经营服务职能。实际上都是回归到改革前的“总务处时代”。从“起点”到“前点”,再回到“起点”,走了一个大大的轮回,我把这一轮回变化称之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道路上的“回潮现象”。   事实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处在前进的十字路口。是深化改革继续前进,还是维持现状原地休整,或是掉转船头向后转呢?每一所高校都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但在决策选择之前,大家有必要思考清楚这么几个关键性问题:   一、二十多年前为何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当年之所以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基于以下背景:一是计划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保障机制死板、保障能力脆弱,远不能满足高教发展的需要;二是国家经济实力不强,投资渠道单一、投入偏少,高校后勤基础设施老化、短缺、不堪重负;三是后勤管理理念落后,服务成本过大、人浮于事、效率偏低、浪费严重,不讲究投入产出效益;四是后勤服务队伍素质普遍不高,难以保证服务水平。因此,寄希望于后勤社会化改革,扩大投入来源、引入先进管理理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当时仅提出社会化方向,却不知如何实现社会化。其间,最有成效的探索行动就是“后勤经费大包干”,绝大多数学校都尝试过包干之路,取得了一定效果,至少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高后勤工作者的积极性。但是,这种包干制改革不彻底、不持久,成效有限,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未能使高校后勤面貌发生根本性改观,只能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改良性探索。于是,希望借助社会的力量来化解高校后勤矛盾,使高校后勤服务与社会第三产业之间互通有无,互补互利互惠,最终形成社会化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 二、十年前为何决定快速启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1999年国务院决定快速启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于当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各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教育厅长及部分高校书记、校长参会,高调出台改革政策:快速实现后勤人员与学校行政剥离,组建校内后勤服务实体并积极创造条件使之注册为独立法人资格;推进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社会化建设步伐;要求各地积极探索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紧接着召开了第二、三、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强力推进改革,在中华大地掀起一浪又一浪高校内部管理改革。   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激发的动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下面几个:   1.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世界各国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因素凸现。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启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大策,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加快科学技术人才培养速度,提升国民教育水平,把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大势。   2.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趋好,社会财富增加,人民群众送子女“上大学”的欲望强烈,数以百万计的青年学生想继续深造,而高校的招生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制约招生规模的“瓶颈”就是高校后勤设施严重缺乏,冲破“瓶颈”迫在眉睫。这是主因。   3.高校自身发展亦处在蓄势待发之际,教职员工的改革激情空前高涨,特别是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要求迫切。这是内因。   这样一来,从国际竞争、经济发展、民众意愿、高校需求等方面,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时机,于是掀起了那场轰轰烈烈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三、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困难和阻力到底是什么   国务院制定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是三步走的方案。快速走出后勤从内部与行政剥离第一步之后,后勤社会化改革就进入攻坚时期,几年来一直处于胶着状态,少数“勇士”上下呼号、左冲右突,但进展甚微。十来年的改革实践说明,当年的三步走方案比较理想化,至少目前中国的国情及相关条件尚不具备。回顾改革历程,应当说政府努力了,社会出力了,学校尽力了,家庭费力了。没有政府的领导号召、会议推动、政策支持,改革难以启动;没有社会、银行、企业界的参与,学生公寓、食堂等后勤服务设施不会得到迅速改善;没有学校积极改革、大胆借贷、艰苦奋斗,办学规模不可能满足扩招需要;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