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器第五章隋唐五代瓷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陶瓷器第五章隋唐五代瓷器

隋唐五代瓷器 隋代瓷器 581年,隋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战乱。隋末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作用。隋虽立国仅三十多年,但由于其制瓷业处于两晋南北朝和唐朝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同样,在陶瓷史上,隋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隋代制瓷业的突出表现,是北方瓷业有了新的发展。在隋以前,我国的制瓷业主要集中于江南一带,但入隋以后,北方制瓷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所发现的隋代瓷窑遗址,有一半以上在北方,北方制瓷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河北、山东等省。北方制瓷业的发展,为以后唐宋制瓷业南北遍地开花,名窑迭出的繁荣局面开创了先河。 隋代制瓷业的发展状况 1、北方窑址数量增加 目前在北方已发现的烧制隋代瓷器的窑场有河北磁县贾壁村窑、内丘与临城的邢窑,河南安阳窑、巩县窑。在南方一些南朝时期烧造瓷器的窑场,入隋后仍然继续烧造,如浙江上虞窑、余姚窑、宁波窑,江苏宜兴窑,安徽淮南(寿州)窑,江西丰城(洪州)窑、临川窑,湖南湘阴(岳州)窑,福建福州窑,四川邛崃窑等。 2、白瓷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 多年来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及安徽一带的隋墓中出土了大批白釉瓷器。河南安阳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张盛墓、陕西西安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陕西西安郭家滩隋大业六年(610年)姬威墓、安徽亳州隋大业三年(607年)墓均有白瓷出土。其中以李静训墓中出土的白釉龙柄联腹瓶、白釉鸡首壶最为精美。此外如姬威墓出土的白釉象头壶、白釉束腰盖罐、白釉唾壶,张盛墓出土的白釉黑彩侍吏俑,均可称作隋白瓷的典型作品。 3、青瓷生产仍居于主流地位 当时不仅南方各青瓷窑仍继续烧造青瓷,而且北方还出现了专门烧造青瓷的窑场,产品胎体厚重,胎色灰白,有的施有化妆土。釉质透明处有细小开片,釉层甚薄多为青中泛黄绿色,而且流釉现象较为普遍,具有浓厚的北方青瓷特征。青瓷在南北方的广泛普及,是隋代制瓷业发展的显著标志。 河南安阳窑是隋代北方青瓷窑生产规模最大,烧制品种最为丰富的窑场。该窑窑址于1974年发现于安阳市北郊。 二、隋代瓷器的器形种类及造型特点 瓷器发展至隋代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用具。此时瓷器品种不仅大大增加,而且器型多种多样,既有各种生活用具,如碗、盘、壶、盆、杯、罐、唾盂等,也有用于娱乐文房之器,如棋盘、砚台等。甚至于随葬用的明器也多有制作,诸如十二生肖俑、官吏俑、武士俑、镇墓兽等,涉及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盘口四系瓶、高足盘等隋代新创器形,是隋瓷中的典型器物。总之,无论是墓葬、窑址出土还是传世的隋代瓷器,共同特点是胎质均厚重坚致,釉厚透明,施半釉,大多垂流,有泪痕。瓶、罐类器型比前后两朝都要瘦高。高足盘在南北墓葬中均有出土,其基本特征是浅盘式,口沿微外撇,盘心平坦,下承以空心喇叭状高足。南北瓷窑大量烧制高足盘,是隋瓷中最典型的器物。 三、隋代瓷器的装饰特征 隋代瓷器的装饰主要继承了前代技法,一般采用刻花、划花、印花、贴花等手法。刻花,是在坯体上用铁、竹或骨制的平口或斜口状工具由两侧斜刻出纹饰呈阳文状,立体感强,刻层较薄。划花,是在坯体上用针状工具直接划出纹饰呈阴纹线条状。印花,是以带花纹的模印工具在未干的坯体上压印出纹样。贴花,是以现成的雕塑纹饰粘贴附在坯体上,有浅浮雕的立体感。 隋代瓷器的装饰内容主要分以下几种: 1、花卉类:莲瓣纹、忍冬纹、草叶纹、梅花纹等。 2、几何图案类:弦纹、波浪纹、联珠纹、席纹等。 3、动物纹:龙、凤、鸡首、象首、猴以及人像,这些纹饰常采用模印或贴塑手法装饰在器物表面。 四、隋代瓷器的工艺特征 1、匣钵的使用 隋瓷多用支具支托叠烧。器物在窑内直接接触火焰,受窑内烟火熏染,釉面不均匀,而且往往还粘上许多烟灰窑渣。但在湖南岳州窑发现了筒形匣钵,这是窑具方面的一个重大革新。虽然当时尚未普遍使用,但它使瓷器品质更加精美,并由此推动我国制瓷业的发展。 2、胎釉原料的精选 隋代制瓷工匠已能逐步掌握原料中的含铁量,并把胎釉中铁的含量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内,因而烧成了色调比较稳定的白瓷。据分析,河南、陕西一带墓葬中出土隋代白瓷,白度已达到60.5度,胎中所含三氧化二铁只有1.12%,烧成温度达1200℃。比起北齐墓葬中所出白瓷,从挑选原料到烧制工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成型工艺的提高 采用轮制方法以手工拉坯成型,有一些器物上的系、柄、流等,多为手工捏制。器物的各部分基本对称,同时由于拉坯时用力均匀,器物造型线条流畅。特别是一些大件器物如瓶、盘口壶、四系罐等,很少有扭曲变形的现象产生。李静训墓中出土的白釉龙柄联腹瓶两个瓶身能紧密烧制在一起,说明隋代瓷器成型工艺水平已相当成熟。 4、施釉方式特征 隋代施釉一般用蘸釉方法,釉仍属石灰釉,透明度强,在高温中流动大,因而烧成后常呈流珠状。一般器里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