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血糖监测与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重病人的血糖监测与控制

危重病人的血糖监测与控制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赵鲁新 概述 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一,也是供给机体能量的主要物质。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糖水平的调节 应激状态下发生高血糖的原因 高血糖的危害 合并高血糖时住院患者死亡率显著增加 血糖控制方法 正确监测血糖 用快速血糖仪测定指端毛细血管的血糖值,与实验室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的静脉血清糖结果相符。 消毒的方法 测血糖 血糖控制方法 胰岛素的使用 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 当患者不能进食, 存在酮症、昏迷、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很难通过皮下注射来达到目的, 必须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 血糖控制 要求在12~24h内使血糖达到控制目标 血糖测定连续3次以上达控制目标,测定频率可改为4h一次 起始剂量4~6U/ h 血糖以每小时4~6mmol/ L 速度下降 如果2 h 血糖不能满意下降, 提示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胰岛素剂量宜加倍至10~12U/ h 若血糖下降速度过快, 则根据情况减少胰岛素的泵入 初始血糖值30 mmol/L,先皮下注射 5 u,再静脉泵入 表1 初次血糖处理 举例:患者第2次血糖值7mmol/L,第3次血糖值9mmol/L 注意事项 防止低血糖 危重患者持续静脉给予胰岛素, 不可避免地会提高低血糖的发生率,血糖2.2mmol /L时, 可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害, 故迅速发现和纠正低血糖非常重要。低血糖多发生在禁食、病情极危重或胰岛素过量时, 往往同时发生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大汗等, 因此, 在应用胰岛素的同时, 应注意输注糖和营养, 并定时进行血糖监测, 以减少低血糖的危险。 ICU护士在血糖控制中的作用 护士监测与控制血糖的优点 使高血糖的危重病人得到更快、更及时的治疗 护士是病人血糖值第一个知晓者 24h陪伴在病人身边的是护士 护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具体实施方法 医生开具使用胰岛素医嘱 由管床护士根据《血糖监测与治疗操作规范》中的目标完成所分管病人的血糖监测与控制! 目标血糖:7.8-10mmol/L 护士作用 准确测出血糖数值:保证胰岛素治疗的顺利进行 能分析获得的数据: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安全、平稳将血糖控制在目标水平 结束语 * * 血糖 3.89 ~6.11 CO2+H2O 其他糖 肝,肌糖原 脂肪,氨基酸等 肝糖原 非糖物质 食物糖 消化吸收 分解 糖异生 氧化分解 糖原合成 磷酸戊糖途径等 脂类,氨基酸代谢 升糖激素: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性激素,HCG 降糖激素: 胰岛素(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反向调节激素产生增加 诱发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产生 增多,诱发胰岛素抵抗 外源性因素的作用进一步促使高血 糖的发生(激素,含糖液体) 高血糖 应激性 高血糖 患者体质 疾病因素 治疗因素 胰腺储备 胰岛素抵抗 外源性糖皮质激素 升压药 全胃肠外营养 肠道营养 儿茶酚胺类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作用 炎性细胞因子 脂毒性 多重因素导致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 Dungan KM,et al. Lancet 2009; 373: 1798–807 (随机血糖值范围) 不同随机血糖值的 急危重症患者所占比例 N=123 赵玲, 陶志敏. 中国实用医学, 2008;3(33):71-72 危重患者中血糖异常的发生率高 危重患者血糖监测及控制的重要性 危重患者高血糖常见于三类人群 合并DM的危重患者 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常见于危重患者早期 外伤、创伤、烧伤、整形外科、结肠直肠、生殖、泌尿、肿瘤和外周血管手术、心胸手术等 休克状态,尤其败血症引起的休克等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中风或颅脑损伤等 胃肠外营养患者 因手术需胃肠外营养患者 1. Marie-Reine Losser, et al. Critical Care 2010, 14(231):1-12 2. Fahy BG, et al. Crit Care Med 2009; 37:1769 –1776 3. Mesotten D,et al. Best Practice Research Clinical Anaesthesiology 23 (2009) 421–429 4. Furnary AP, et al. Best Practice Research Clinical Anaesthesiology 23 (2009) 411–420 5. Dungan KM,et al. L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