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总结报告 成果完成人 邹 伟.doc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总结报告 成果完成人 邹 伟.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总结报告 成果完成人 邹 伟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总 结 报 告 成果完成人 邹 伟 刘瑞军 管俊杰 翟 斌 齐 欣 成果完成单位 沈 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2008年11月26日 一、项目研究和应用的背景 本项目主要来源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项目编号为07-08。 本项目研究与实践起止时间2005年9月-2008年12月。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类型,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中要树立高职教育类型观,把握高职教育这种特殊类型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即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创新、教学运行模式创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创新以及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职业素质教育都必须符合这种类型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的要求。通过近几年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来看,如果沈阳市的经济运行是由若干生产过程构成的,我们学院的工作就应该是这些工作过程的一个人才生产环节。因此只有把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放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才能找到人才培养工作同沈阳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最佳结合点,才能有效破解“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的难题,才能确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采取相应的模式培养这样的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路。因此,创新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行业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保证和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辐射作用。 二、项目研究、应用情况 (一)项目研究情况 本项目自2005年立为院级重点建设项目,尤其是2007年列为国家示范建设项目后,项目组结合行业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进一步明晰了项目建设思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研究思路:以《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从行业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出发,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深度融合,通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运行模式、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创新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行业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引领、辐射同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项目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要解决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还是过去那种“缩本科套中职”的传统模式,根本不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的问题;二是要解决传统课程体系基本上还是以理论为中心的“老三段”模式,根本不符合高职教育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培养要求的问题;三是要解决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做法,根本不符合高职教育所要求的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要求的问题;四是要解决团队建设基本上还处于“象牙塔”模式,结构单一,能力单一的状态,根本不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学要求的问题;五是要解决校内教学与企业岗位实际要求脱节,需要建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作为有效的平台和载体来有效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问题;六是要解决传统教育中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问题。 项目建设目标:一是建立符合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要求的“333”人才培养框架,在此框架下各专业探索和实施灵活多样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思路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三是按照“教什么(what)、谁来教(who)、在哪教(where)、怎么教(how)”的思路,改革教学运行模式;四是按照“四双”模式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五是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六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工程,把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项目应用情况 1.在示范建设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根据沈阳装备制造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建立“333”总体人才培养框架,即“面向地方主导企业、面向行业企业工艺技术、面向学生未来就业岗位”,“订单联合培养、能力递进培养、实际工作过程培养”,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参与人才培养。各专业在“333”总体人才培养框架下,按照合作企业、行业特点和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及学生身心特点,探索和实施灵活多样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要求,实施学生在校必须达到素质培养要求,取得1个素质达标证书,进行网络环境搭建及维护等5项基本能力培养,参加1个实践团队,利用一年时间完成1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