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负行为研究概述.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园欺负行为研究概述

校园欺负行为研究概述 摘要 校园欺负行为是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攻击行为,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从校园欺负行为的现状、形成原因以及可能的应用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对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和研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校园欺负 危险因素 干预策略 引言 校园欺负行为是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攻击行为,具有比较高的发生率,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和危害。欺负行为不仅会极大地损害受欺负者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导致欺负者本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发生暴力犯罪和行为失调,因此研究欺负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校园欺负行为的现状描述 1.1欺负行为的概念 欺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不同于一般的攻击和暴力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 或者说是攻击行为的一个子集[1]。它本身有一些基本的组成因素: 第一, 它是一种有意性行为。第二, 欺负暗含着力量上的不平衡。第三, 它是一种长时间的重复行为, 欺负者会重复把受欺负者作为攻击的对象[2]。 1.2欺负行为的方式和类型 国内外研究者一般将欺负行为划分为三种类型:直接身体欺负,直接言语欺负,间接欺负(借第三方对受欺负者实施的攻击,如背后说坏话和社会排斥等)。 根据何进军[3]的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欺负方式排在前三位的均为直接言语欺负,其次为直接身体欺负。 1.3欺负行为的年龄特点 根据张文新[4]等的研究,从整体趋势上,初中生的受欺负比例明显低于小学生,这与英国、芬兰等国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张文新还发现,与受欺负者相比,欺负者在各年级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原因可能是一些年龄更小的儿童成为了受欺负的对象。就欺负行为的实施过程而言,小学生受直接欺负时,欺负者为一人的情况显著高于欺负者为多人的情况,初中生则相反。这说明随年龄增长,初中儿童的欺负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团体化”特点,这正是少年期儿童易结成关系亲密的同伴团体的反映.[4] 1.4欺负行为的性别差异 张文新等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就欺负行为的类型而言,小学和初中男生受直接身体欺负、直接欺负别人和间接欺负发生比例显著高于女生,而直接言语欺负的比例无差异;在态度方面,女生对欺负行为具有更强烈的移情和干预倾向;在发生率方面,男生欺负人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受欺负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但雷雳等[5]的研究在受欺负方面有不同结论:初中生受欺负状况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明显比女生更多受到同学的欺负;并发现初中女生受欺负状况随年级增长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男生受欺负现象则较稳定。陈世平等I6]研究发现,在欺负的类型上,随着年龄增长,男生由直接身体欺负为主转向直接言语欺负为主,女生则由直接言语欺负逐渐转化为间接欺负为主。这一结论与Bjorkqvist等人的研究一致[7],但与国内张文新[8]的结论有些出入,还需进一步探讨。 1.5欺负行为的城乡差异 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分别处于同一主体母文化下的两种亚文化环境中,张文新[9]的调查发现,城市和农村儿童的欺负行为在发生比例、行为类型及对欺负行为的态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城市儿童中受欺负的比例显著高于农村儿童;城市初中生欺负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农村初中生,但小学生中欺负者的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表明,城市儿童中受直接身体欺负和直接言语欺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农村儿童;小学生中受间接欺负比例存在显著城乡差异,城市初中生受间接欺负的比例显著高于农村初中生。另外,与城市儿童相比,农村儿童对受欺负者持更加同情的态度。目前关于欺负问题城乡差异的研究不多,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1.6欺负行为的影响 欺负行为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是对受欺负者的影响,受欺负者由于经常受到欺负容易导致恐惧、不安、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 不能专心于学业, 甚至在自卑绝望或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出现自杀或杀人。一些应激能力差的学生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 不能妥善处理好欺负事件, 久而久之可能会发展成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第二是对欺负者的影响,欺负行为同样对其心理健康和环境适应有严重的消极影响。欺负者通常在认知、行为和情绪上存在缺陷,因此他们易表现出攻击和欺负行为。一些欺负者好斗和充满敌意, 若不及时干预,任其发展, 逐渐固化为反社会人格, 将来出现严重暴力行为乃至犯罪行为的风险会极高.[10] 第三是对欺负/受欺负儿童和旁观者的影响。欺负/受欺负儿童是这个欺负行为参与者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既受欺负,又欺负别人,并且他们是受同伴拒绝程度最高,也是抑郁程度最高的群体。因此,欺负行为对他们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根据 陈大光等关于中专女生童年期目睹校园暴力经历及其与心理问题的关系的研究显示,在被调查的709名女生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