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人才素质测评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第三章 人才素质测评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现代人才素质测评技术是近现代西方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然而关于人才素质测评的实践活动早已有之。在中国古代为管理广袤的国土疆域,就已经建立起庞大的国家机器,对官员的素质测评与选拔的思想方法和制度由此产生,并对古代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有可借鉴之处。而西方的人才素质测评是起源于对智障人士和精神病人的智力和心理测评,后来在军队里面得到初步应用,并渐渐融入管理科学与工程之中,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近现代也引入了西方的心理测评,后来一度中断,改革开放后人才测评在我国才渐渐繁荣起来。了解上述历程对深入理解人才素质测评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一节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素质测试思想方法和实践
作为世界四大古国文明之一,中国华夏文明是四大古国文明中唯一在历史长河里延续至今的国度,这与其国家管理制度的作用分不开。作为国家管理制度其中之一的人才测评和选拔制度亦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中国古代的人才测评与选拔的思想方法在先秦时期基本完全成形,后世在实践中做了调整和补充。而实践方面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不仅形式丰富成就也更大。中国古代的人才测评的一大特点就是都是基于服务国家政权而产生的。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既有辉煌的成就,然而到封建社会晚期也由于制度的失败,成为中国近代挨打的原因之一。按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才测评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时期,从上古到春秋战国为开始期,世袭制是主要的选拔制度;第二时期,从汉到隋为发展期,汉代的举孝廉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先后成为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第三时期,从隋唐到清末为成熟期,隋朝确立的科举制度,在唐代得到发展和完善,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一、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素质测试思想
中国古代的各种学术思想起源基本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这一时期先哲在总结前人的选拔与测试人才的思想的同时又提出自己的见解。后世的人才选拔与测试思想,都是在实践中对这些先哲思想思想进行发展与补充。
(一)先秦至汉初的人才测评思想
先秦时期的人才测评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在当时礼崩乐坏和各国争霸角逐天下统一的大背景提出来的。这一时期的人才测评思想并不构成体系,而是分散在不同学术派别先哲的著作里。其思想基本归结为必要性和重要性、难知性和可能性、多维性和差别性三个方面。
1、人才素质测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才素质测评的必要性是针对国家机构官位有限,每个官位对所任之人都有能力、道德、资历甚至出身的要求,所以人才素质测评不可少。春秋时期管仲在其言行著作《管子·七法》中曾说:“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意思就是即便是人才不经测验也不能用。当时的各国争霸与兼并战争中,是否笼络到真正的人才关乎国家的存亡,所以统治者不得不重视。《墨子·尚贤》中指出:“尚贤为政之本也。”这一时期的人才测评思想是由于世袭制为本质的嫡长子继承制和世卿世禄制不再适合时代发展而引起的。这一时期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对人才测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有各自的见解,十分散乱也独到精辟。
在杂家代表作《吕氏春秋》里有一句:“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这句话深刻总结在当时优秀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儒家先哲孟子认为,“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知长短。”意思就是要对不同官位的人才进行一定的测评才能任用。人才素质的差异性和人的能力体现在“性、“才”、“勇”、“智”、“情”等多个方面,人与人存在差别就有必要进行测评才能“量才以用”。
2、人才素质测评的难知性和可能性
人才测评的难知性和可能性在确认人才测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老子认为“知人者智”,这是将人才测评的学问提高到与人的智慧一样的地位。人才素质尽管并不像人的外表可以直观看得见,但是经过对其言行等的观察是可以考察出来的,这种考察对考官来讲也是一种能力的检验,故老子才有这种说法。战国杂家代表作《吕氏春秋》里面有这样的表述:“凡论人心观事传,不可不熟,不可不深。天为高矣,而日月星辰云气雨露未尝休也;地为大矣,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鳞未尝息也。……人心之隐匿难见,渊深难测,故圣人于事志焉圣人之所以过人以先知,先知必审表。”这些话的意思与老子所言“知人者智”是一样的,强调“人心”是可测的。
3、人才素质构成的多维性和差异性
人才素质的多维性和差别性是指古人对人自身能力和素质是多方面且各自不同的。这两点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互为补充。对人才素质多维性的认识在先秦时代的先哲那里是共识,各家在这方面的表述各有不同。
中国古代先哲认为人的素质差异体现在“性”、“材”、“智”、“情”、“绩”、“勇”、等多个方面。“性”是指人的心理特征,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孟子和荀子两人对性的认识分别是性本善以及人性本恶,这是两人所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D33漫反射型操作说明书中文版.pdf
- 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ppt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力》习题及答案.pdf VIP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学经典习题(附解析).pdf VIP
- 2024年土地抵押借款合同范本6篇.docx
- 政治-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学业期末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试题和答案.docx
-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24世界机器人报告(中文版).pdf
- 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地理:新疆联考2024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地理试卷(含解析).pdf VIP
- Siemens 西门子家电 洗碗机 SJ656X26JC 使用说明书_2.pdf
- 2024离婚起诉书离婚起诉状【范本】.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