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八讲中古日本文学与“物哀论”.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中古日本文学与“物哀论”

第八讲 中古日本文学与“物哀论” 问题意识 核心问题: 以“物语文学”为代表的中古日本文学,是如何体现日本文学总体特色的?其与西方中世纪文学又有着怎样的异同? 分支问题: 中古日本文学是如何兴起的? 中古日本文学成就体现在哪些地方? 日本文学的总体特质如何? 西方中世纪文学的总体特质怎样? 第一节 中古日本文学与《源氏物语》 内容提要 了解日本古代文化历史; 掌握中古日本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 考察紫式部的生平与创作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精读与分析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 重点内容 古代日本文化 中古日本文学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 幽玄美学观念 物哀美学理念 日本文学的特质 思想构造:皇国观念与“脱政治”的二元结构; 情感表征:情趣性、感受性的极度发达; 审美取向:以小为美的“人形”趣味; 表现意识:强烈明显且浓厚持久的性意识; 日本神话与性意识 综合型神话: 典型代表日本神话:保留在《古世纪》和《日本书记》(纪记文学), 创世神话及其文化内涵—暴风雨神素盏鸣尊的日本性格—天照大神与太阳崇拜的神话—日本神话的特点 强烈的性意识;女性形象的双重性;男性主宰一切;生死交替,生胜于死 中国文学的文化特性 官吏作家化与作家官吏化,导致人格不独立、思想不自由,以官方价值观为标准衡量作品,伦理教化传统浓厚,作品数量相对较少,作品风格以老道圆润为上,缺乏朝气; 现世主义态度浓厚,对时代、社会和政治的描写过剩; 非个性主义倾向,缺乏对精神和灵魂的深度描写; 中国文学的审美特性 诗歌独具意象之美; 视觉(形)—听觉(音)—认知(义) 小说追求史传之真; 小说起源—文学价值—文体形态—叙事结构—故事情节 戏剧保有讲唱之趣; 程式化—综合性—虚拟性—超脱性 (一)奈良时期(公元710—794) “记纪文学”:《古事记》(712) 《日本书纪》(720) 抒情文学: 《万叶集》 《古事记》 《万叶集》 (二)平安时期(公元794—1185) 和歌: 《古今和歌集》(905) 及续集《八代集》 随笔、日记文学: 清少纳言 《枕草子》 物语文学 物语: 日本人利用汉字独创的词,意为将发生的事向人仔细叙说,即故事或杂谈,成熟的物语文学即所谓小说。 物语文学: 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期(公元10世纪初)。 物语文学是在日本民间评说即日本古代神话故事与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还接受了中国元朝和隋唐传奇的影响。 其形成之初有两大类型: 一是具有神话传奇色彩的“传奇物语”(又称“虚构物语”),以《竹取物语》、《落洼物语》为代表, 一是以和歌为中心的“歌物语”,以《伊势物语》、《大和物语》为代表。 其后,这两种物语合流,10世纪初产生了过渡性的作品《宇津保物语》。11世纪初紫式部创作了物语文学的最高成就《源氏物语》,它是日本叙事文学——小说这一新体裁成熟的标志。镰仓室町时期还盛行以《平家物语》为代表的记录、讲述战争的“战记物语”。 《竹取物语》 生于竹心的美貌姑娘赫映姬的神话故事 紫式部 (三)镰仓室町时期(1186—1336) 《平家物语》及其“战记物语” 谣曲、狂言 日本武士道精神 具体表现为忠、勇、风雅,即“文武两道”, 换言之,即“菊花”(象征风雅)和刀剑(象征尚武)的融合, 即“和魂”与“荒魄”两方面性格的统一。 谣曲、狂言 日本最初的戏剧是“能”或“能乐”——日本的“歌舞剧”。 谣曲从“能”中的严肃部分转化而来,反映贵族生活的悲剧性; 狂言从“能”中插科打诨的幕间插曲发展而来,具有较强的世俗讽刺意味,反映了民众生活的喜剧性。 (四)江户时期(1603—1867) 浮世草子及滑稽小说 净琉璃、歌舞伎 俳句 近松门左卫门——江户戏剧的奠基人 创作了净琉璃脚本110余部,歌舞伎脚本28部。 剧作大致可分为四种:时代物(历史剧)、世话物(社会道德剧)、心中物(情死剧)和折衷物(历史及社会内容的戏剧),其中尤以世话物和心中物的影响大。 近松的创作标志着日本戏剧的一个高峰,他有“日本的莎士比亚”之誉。 “俳圣”松尾芭蕉与“幽玄”美学 古潭 沉寂的古潭呵 一只青蛙跳入—— 刹那间的水声。 蝉声 闲寂呀! 蝉声渗入岩石中。 “幽玄”美学观的形成 日本古代文论的形成,主要基于两种方式:引进移植与创造生发。 一、大量援引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范畴,直接移植用来评论日本“和歌”,尤其是《毛诗序》的概念和观点: 《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