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膜分离技术第四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膜分离技术第四章课件

4.4.1 氢气的回收 从透过气中回收氢气 4.4.1.1 合成氨弛放气中氢气的回收 合成氨是氢气和氮气在高压和高温下反应生成的。弛放气的组成如下: (2)医疗用富氧机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肺部疾病的方法之一是经常呼吸富氧空气,浓度最大不超过40%,否则会造成氧中毒。正常人的呼吸流量为6~8L/min,浓度为28%~40%。膜法富氧得到的空气具有一定的湿度,因为水蒸气可以透过膜,病人可以直接呼吸无需加湿。考虑成本和噪音的因素,大多富氧机采用负压操作。目前日本和美国已有富氧及产品。 (3)富氧助燃 工艺流程 富氧浓度与火焰温度的关系 (4)富氧的经济性分析 A/G Technology公司生产的富氧装置,产品浓度为:35%,产量为:10吨/D。该公司还采用PSA法生产富氧空气,二者的经济性比较如下表: 4.4.2.2 膜法富氮 富氮是膜分离的尾气,其压力与原料气相近,在大多数场合不经压缩即可使用。 (1) 膜法富氮可以获得99%的富氮空气,操作压力在0.8~1.2MPa。 (2)富氮空气的作用:①隔绝空气,防止燃烧和氧化。②控制呼吸,保鲜。③占据空间加压作用。 (3)经济性分析: Monsanto公司以富氮浓度99% 计算,膜法的费用为$0.087/m3,PSA法的费用为$0.177/ m3,每立方米节省0.09美元。 A/G Technology公司分别用膜法和PSA法制备 95%富氮空气,对经济性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的费用基本相同。 4.4.3 天然气脱二氧化碳 (产品为尾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和CO2,其中还有少量的H2S和水汽,对天然气的处理主要是降低CO2含量,同时除去H2S和水汽,目的是防止在输送过程中管道的腐蚀和冻结等。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与地域(气源)有关,最高可达20%,而输送和使用必须将其含量降至百分之几的范围。 天然气的组成 对于绝大多数膜材料而言, JCO2J CH4 和 JN2 查表:醋酸纤维素膜的相对渗透系数为: JCO2=6 J CH4=0.2 JN2 =0.18 计算得出: 二氧化碳对甲烷: α=6/0.2=30.0 二氧化碳对氮气 α=6/0.18=33.3 工业上对天然气的处理有70%是采用胺吸收法或采用膜法和胺法并存的集成法。 美国Kellogg气体研究所采用膜法-胺法联合工艺从天然气中脱除二氧化碳。 集成法从天然气中脱二氧化碳的工艺流程图 膜法的优势: ① 从井下出来的天然气压力高达 13.8MPa , 膜法可以在此高压下操作, 处理后的天然气(尾气)压力损失不大。 ②操作方便,无污染和防火问题。 ③投资费用低。 胺法的弱势: ①设备庞大笨重,投资费用高。 ②再生问题。 ③污染问题。 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所消耗的费用不同。 两种方法所需的各种费用列表如下: 小结:①在二氧化碳的大部分浓度范围内,膜法优于胺法。②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膜法的优势更明显③当浓度在为30%,膜法费用最高,此时,可以采用集成法。 当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12.2%时,膜法、胺法和集成法的比较如下: 小结:①膜法不需要压缩机使投资费用降低。②投资费用高是因为甲烷的渗透损失。③先用膜法除去大量的二氧化碳,再用胺法除去低浓度二氧化碳的集成法,可以减少甲烷的损失。 * * 现代膜分离技术 第四章 第四章 气体膜分离过程 4.1 概述 4.2 分离机理 4.2. 1 微孔扩散模型 4.2.2 溶解-扩散模型 4.3 气体分离膜 4.3.1 膜材料 4.3.2 膜组件 4.3.3 膜结构 4.3.4 膜的性能 4.4 工业应用和经济性分析 4.4.1 氢气的回收 4.4.2 空气分离 4.4.3 酸性气体的分离回收 4.1 概述 基本原理: 利用气体中各组分在压力(推动力)作用下透过膜的传递速率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气体分离膜的结构有两种: 多孔膜 非多孔膜(均质膜). 气体膜的发展史: 1950年, S.Weller 和.W.A .Steier 用25μm厚的乙基纤维素平板膜分离空气,得到氧气浓度 为32%~36%的富氧空气。 1954年,D.W.Bubaker和 K.Kammemeyer发现硅橡胶对气体的渗透速率比乙基纤维素大500倍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