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艺术直觉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艺术直觉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论艺术直觉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李湘荣 [内容摘要] 人们对直觉问题的关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真正确立“直觉”的概念并对之进行深入的探讨,却是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和克罗齐等人的贡献。在他们的影响下始发的“直觉主义”思潮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悲观的社会群体心理、康德始发的哲学思潮及当时的悲观主义文学氛围下产生的。“直觉主义”就其本来的意义是反理性主义、反逻辑主义,强调无意识的力量,它是继西方传统的艺术理论的发展告一段落后,与唯美主义差不多同时(甚至稍早)在欧洲的文艺理论长河中涌现的一股新的思潮。“直觉主义”从开始时的落寞、不被接受到后来的蔚为大观,影响卓著,吸引了大批学者的研究和探讨。而今,它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它的重要作用也被文学创作者们津津乐道。 直觉本质上是一种心理能力和思维方式,又涉及到文学、艺术、美学、生理、心理等诸多学科,因此难以清晰地把握。目前对艺术直觉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概念的比较对艺术直觉进行界定,但在界定中,对艺术直觉是否涉及理性仍存在分歧;二、研究者普遍看到了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艺术直觉的重视,他们详细论述艺术直觉的特征,但对艺术直觉形成的生理及心理机制研究尚不成熟;三、对艺术直觉在文学创作中作用的探讨,虽多有提及,但只是作为论据出现,未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角度进行研究,所以显得模糊且不够深入。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在概念比较中对艺术直觉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探讨其独特性,从而进一步分析艺术直觉在整个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具体说来,即分析艺术直觉在文学创作中对作家的构思、作家创作中的突破及读者的再创作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艺术 文学 创作 作用 揭开“艺术直觉”的面纱 人类对直觉问题的关注和探索如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学科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人们对直觉的认识也日趋成熟。 直觉这一概念源于西方,作为直觉主义艺术理论的创始人,叔本华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从两方面理解直觉,即主体成为无意识的纯粹感知,对象成为意志客观化的理念。他认为直觉不涉及功利和利害,不用逻辑推理,直觉完全是在无意识中进行并消逝的。尼采、柏格森和克罗齐对叔本华的观点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其中克罗齐的观点最有代表性和启示性。克罗齐说:“艺术是什么——我愿意立即用最简单的方式说,艺术是幻象或直觉。”他认为“直觉就其‘观照’的原意来讲,同认识是一回事。” [1]他把人的认识分为两种,一种是源于理智的逻辑,产生概念;一种是来自想象的直觉,产生意象。直觉独立于理性认识,它是形成概念之前的意象。可见,在他的眼中,直觉最大的特征是意象性。在此基础上,他又系统地阐述了直觉的生成和机制,这对我们的研究有很多借鉴意义。 而在中国,从老子、庄子、朱熹到《易经》、中国的佛教哲学乃至中国古典哲学,都从不同侧面或范畴对直觉进行过探究。中国对直觉的理解主要体现在禅宗的“顿悟”上,而文学特别是诗歌中讲究的“意象”,其实也是直觉的产物,古今众多诗人都希望在直觉的作用下,达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境界。朱光潜在《诗论》中曾经提到,诗的境界的出现都出于灵感,而灵感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说的“悟”。 [2] 对艺术直觉概念的界定,现代研究者们也各有各的表述方式。综合他们的研究成果,加之个人的理解,本文认为,艺术直觉是主体在审美创造活动中受审美对象的触动并超越逻辑思维、直捷地把握事物底蕴的能力。 首先,直觉的产生需要形象,要依靠感知的片面、个别的映像。李白看到庐山瀑布的气势,引起直觉,吟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创造出一幅壮美的山河胜景。如果没有这个印象,李白可能就没有创作的源泉了。其次,艺术直觉是对“第一印象”的感觉。生活中某些独特的形象或某些印象引起了艺术家的特别注意,从而产生了某种强烈的感受。俄屠格涅夫之所以写《父与子》,是因为他在一次德国的旅行中遇到一位俄国青年医生并与之谈话,这一印象引起了作家的情感冲动。再次,直觉是直捷地把握事物的底蕴,所以直觉的获得是在感觉器官捕捉到感觉对象的那个瞬间产生的。比如《三国演义》第63回描写诸葛亮入川前交割荆州防务时的情景。“云长曰:‘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孔明见云长说个‘死’字,心中不悦。” [3]为什么孔明不悦,因为直觉使他感到此话是个不祥的兆头,他的这种直觉是即刻发生的。从这一概念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特殊的界定,即超越逻辑思维,这种非逻辑的或者说不经过逻辑推理的能力是不是意味着它摒弃了理性因素,从而神灵附体般地降落到你的头上?事实不是这样,虽然直觉的产生像灵感一样具有突发性,它的瞬间性是来不及让理性因素参与进来的,但是直觉的蛰伏期,却是需要理性的养料慢慢培育的。艺术直觉“它是一种兼容感性、理性与感情的统一体”, [4]直觉需要作家带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