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 儿分享行为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 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湖北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张微 所在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所在班级 0704 指导教师 秦振飙老师 学生学号 2007106030479 专业方向 学前艺术教育与管理 开题时间 2010.9 导师职称 讲师 论文题目 幼 儿 分 享 行 为 的 研 究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它保证着人们与别人的和睦相处、共同劳动和享受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带给人们的各种条件,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学者许政援、吴念阳[1] 认为当幼儿自身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分享观念时,其分享行为就显得很犹豫。这说明幼儿的分享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分享行为。在幼儿教育中,成人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幼儿的分享观念并注意其与分享行为的一致性发展。 学者李丹等人认为分享意识淡薄的孩子,长时间一个人摆弄玩具或其他物品,也不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这样的幼儿因为不与人交流合作,常被同伴忽视或拒绝,因此长期生活在压抑、封闭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研究发现在人生的第二年,儿童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分享行为,但分享在4-16岁之间没有发现连续增多的变化趋势,需借助教育,儿童不可能离开教育自发成长为社会要求的品质高尚的社会成员。 申继亮、李虹、夏勇、刘立新研究也发现分享行为要到3-6岁才会出现:儿童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到了6-12岁迅速增长,许多研究都表明学前儿童在与同伴分享方面表现出很自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愿意分享。 Hay等人认为,年幼儿童分享行为可能在质上发生变化。随着学步儿逐渐获得新技能,其亲社会行为的能力会有所增强,但同时他们对社会情境及习俗的敏感性也在增强,于是他们的亲社会行为会变得更具选择性,但并不一定总会表现出来。 布朗纳等人 (BrownellCarriger, 1990;Lafreniere,1996)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会妨碍合作行为的出现。由此可以看出,善于分享、懂得考虑别人的孩子才能够很好的与别人合作。而分享意识淡薄的幼儿则缺少与别人合作的意识,缺乏合作的能力。在现代教育中,儿童的合作学习、同伴互助学习等都是其重要的学习形式。那些缺少分享意识的幼儿,他们的发展可能因此受到种种束缚与限制。 斯金纳认为, 幼儿的分享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是可以通过强化而得到有效巩固的。 斯坦杰克(Stangjek,1978)研究了儿童的自发分享,认为在2-3岁的幼儿中间最为常见是礼物的自发分享,它往往成为幼儿间社会交往的手段。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分享行为的定义,不同专家(学者)给出的解释是大同小异的,不外乎于,分享是亲社会的一种表现,是指个体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本人通过期刊网上的文献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获得大量的有关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文章和硕士(博士)论文,同时结合相关书籍的阅读,进行了相关的整理,总结出国内外有关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幼儿分享行为的基本理论、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其原因、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幼儿分享行为的基本理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分享”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 皮亚杰的“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认为,幼儿在相互作用时由于动作和观点的不同而争论,导致社会认知上的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实质上就导致幼儿认知结构改变的过程,也是使幼儿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 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决定儿童分享行为的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强化等,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奖励、肯定幼儿的适当行为,使之逐步形成发展。儿童分享行为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改变的,环境、教育、榜样同样在学前儿童品质和行为形成中起很大作用。 瑞格德(Rheingoid,1976)等人观察了13-18个月的幼儿在类似家庭环境中,同父母或其他承认的相互作用,发现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做出依次或多次的分享行为,年龄稍长的孩子分享的范围和程度则更高。 塞尔曼(1976)研究了在理解别人观点方面不同年龄的发展水平,从学前儿童到青少年经历了自我中心的角色理解(大约4-6岁),不理解别人的动机,他们主要对外在提示做出反应,不能推断别人的思想,因此分享行为很少。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了解到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