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本核污染事故的国际环境法思考
第26卷第3期法治论丛V01.26.No.32011年5月The Rule of LaW ForumMay。2011●结治曰才评日本核污染事故的国际环境法思考王紫零(广东省揭阳市市委党校,揭阳5 2 2 O 3 1)摘要:201 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造成核泄漏事 故,不仅给发生污染事故的本国及国民,也给他国境内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或损害威胁.从日本核 污染事故引起我国国民的恐慌看,人们终于彻底认清环境问题的国际性.环境损害一旦发生就要追究行 为者的责任,目的是为了使受害者得到赔偿.有效地追究行为者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法律责任刻不 容缓,本文从固家的国际环境责任的归责原则入手,来探讨追究国家的国际环境责任的解决方式.关键词:核污染:国际环境侵权;国家责任中图分类号:DF96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4525(2011)03-063-082011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造成5台核电机组自动停堆,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l,2号核电机组发生核泄漏,周边20公里内居民已被 疏散。根据1990年国际核辐射事件分级,共分为O到7级用于评估事故安全性影响程度,历史上唯 一一次7级事故是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日本国内对核泄漏也密切关注,在14日发生福岛核电站三号机组爆炸后紧急召开专家会议,讨 论对二号机组采取必要的措施。从福岛第一核电站人员疏散范围由原来的方圆10kin上调至20km,把 第二核电站附近疏散范围由3km提升到10km。在防化部队紧急出动的同时,开始运送防灾机器人到 福岛,将在人员不宜靠近的放射物质含量极高的场所从事救灾。核辐射也是没有国界的,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在空气、水、食品以及蔬菜中发现了来自福岛 核电站的辐射物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和韩国已对日本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外泄事件表示 关注。虽然美国官方曾表示,日本的核泄漏还不会立刻对美国构成威胁,但美国核管理委员会表示。 已经派出两名核专家前往日本,核管理委员会忙着监测日本核泄漏情况,随时向美国人民播报。临近 日本的中国也将受到影响,丹东、大连、沈阳三个辐射监测自动站开始24小时连续监测,辽宁省核 安全局开展监测工作,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空气中监测到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以 及更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和铯-134。此外,欧美地区也相继在大气,雨水、牛奶、饮用水 样品中监测到微量放射物。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市市委党校收稿日期:201 1-04-21·63 ·万方数据一.日本应当承担国家环境责任的法理基础(一)从国际法的角度认识核辐射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核泄漏一般情况下对人类 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一种能量,包括阿尔法射线(0【),贝塔射 线(D)和伽马射线(Y)。o【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人体内危害大·D辐射是高速电子 流,带负电,质量小,用几毫米厚的铝片就可以挡住,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y辐射和X射线相似, 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因此,国际法上将核辐射纳入危险物质范畴。危险物质是指有毒化学品、放射性物质和对人类和 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由生物技术改变的活生物体,以及利用、经营、运输,处理、处置这些物质的活 动,包括有关的技术和工艺过程。o为和平地利用核能,防止核能利用给人类带来危险,国际社会通过许多关于防止放射性和核污染方面的国际条约和公约,主要有1936年8月通过的《(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1968年7月通过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86年《核材料实质保护公约》等等。鉴于1986年前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后,前苏联没有立即将事故通知有关国家,也没有受到紧急援助,使本国和周边国家的环境受到严重损害,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86年主持签订了《核事故及早通报公约》以及《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关于危险物质还有1989年3月22 日订于瑞士巴塞尔《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及((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 海洋公约》(又称“伦敦公约”)。《核安全公约》于1994年6月17日在维也纳通过。1997年9月12日 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外交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核损害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1997年议定书)和《核 损害补充赔偿公约》,这些是现有国际法上关于危险物质或核安全的公约。10多年来,国际核责任领域取得了许多积极进展。随着罗马尼亚、摩洛哥、阿根廷,拉脱维亚、 白俄罗斯五国正式履行批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