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集煤矿设计说明书.docx

  1. 1、本文档共1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集煤矿设计说明书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 矿区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交通条件及居民分布情况朱集东井田横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和蚌埠市怀远县,井田内大部分属淮南市潘集区,东部一小部分属蚌埠市怀远县,矿井中心东南距淮南市洞山约38km。地理坐标:东经116°45′00″~116°53′45″,北纬32°50′15″~32°54′30″。东西长约12.5Km,南北宽约3.5Km,勘查登记面积45.13km2。本区地处淮河中游,属淮河冲积平原,区内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22.4~+23.4m,东北部有明龙山低矮山丘,最高点标高126m。区内陆路交通较为便利。南邻潘集矿区,有淮阜铁路穿过,西至阜阳与京九线连接;潘集已是汽车运输枢纽,可通蚌埠、阜阳、徐州、合肥等地。北部有茨怀新河可以通航,连结淮河航运。见图1.1。 图1.1 朱集矿交通位置图井田所在地淮南市潘集区总面积600平方公里,辖五镇五乡一个街道办事处,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5万。气候温和,四季宜人,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潘集区致力于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1.1.2 故区煤矿分布及其他工农业生产情况潘集区农业基础雄厚。境内沃野平畴,土质肥沃,雨量充沛,盛产稻、麦、杂粮和各种瓜果蔬菜。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城郊型农业快速发展。建立了优质粮、无公害蔬菜、优质畜禽和水产品四大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2786元。潘集区煤电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煤炭总储量37亿吨,建有潘一矿、潘东、潘3座现代化特大型煤矿。年设计总产1000万吨。区内有平圩发电有限公司,装机容量达120万千瓦。2004年正在开工建设的潘北煤矿,年生产能力400万吨;田集电厂4×60万KW和平圩第二电厂2×60万KW超临界燃煤机组也已开工建设;装机容量4×60万KW的潘集电厂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预计到2010年,区境内煤炭年产量达230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达720万KW,将成为华东地区一个重要的能源基地。1.1.3 矿区的电力供应来源按目前潘谢矿区总体供电格局,矿区内已建3座大型的220kV区域变电所,即位于本矿井西南约14km处的芦集220kV变电所、位于本矿井西南约30km处的张集220kV变电所和位于本矿井西25km处的丁集220kV变电所。芦集和张集变电所设计均装设2台120MVA主变压器,丁集变电所装设2台150 MVA主变压器。芦集变电所和丁集变电所均有110kV出线间隔,为本矿井供电。1.1.4 矿区的气候条件本区属过渡带气候,为季风温暖带半湿润气候,季节性明显,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据观测记录资料:本区年平均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41.4℃(1959年8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21.7℃(1969年1月31日)。年平均降雨量893.74mm,最大1723.5mm(1954年),最小471.9mm(1966年),日最大降雨量320.44mm,小时最大降雨量75.3mm,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约占全年的40%。最长连续降雨天数为12天,最长连续无雨天数为68天,年平均蒸发量1610.14mm(水面),最大2008.1mm(1958年),最小1261.2mm(1980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潮湿系数近似0.5。相对湿度最大78%,最小10.14%,平均为74%。初雪一般在十一月上旬,终雪在次年三月中旬,雪期72~127天,最长138天,最短26天,最长连续降雪6天,日最大降雪量16cm。冻结及解冻无定期,一般夜冻日解,冻结深度4~12cm,最大冻结深度30cm。春季多东南风,夏季多东南及东风,秋季多东风,东北风,冬季多东北风,西北风,风速一般为2.8~3.5m/s,平均3.3m/s,最大风速22m/s (1978年8月8日,南风)。1.1.5 矿区的水文情况淮河为邻近本区主要河流,流经淮南时,一般水位标高为+15m。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为+25.63m(1954年7月29日)。河床宽30~40m,两岸地势低洼,雨季淮河水位上涨易成内涝。北部茨怀新河为人工开挖水利工程,宽约200m,向东连接淮河。区内小黑河、大寨沟等沟渠,系人工挖掘,为农灌之季节性水渠。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井田勘探及煤系地层概述1966年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在潘集外围找煤,发现本区有二叠纪煤系赋存。 至1967年在本区累计施工钻孔8个,工程量6539.43m。其中验收甲级孔4个、乙级孔4个。1964~1977年,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在潘四井田找煤、勘探阶段施工的钻孔有4个落在区内(七12、七24、八22、十28),工程量3328.36m,钻探验收甲级4个,测井验收甲级孔2个,乙级孔2个。1992年~2004年朱集勘查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