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李侗教育思想述论.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侗教育思想述论

视野·经典回望李侗教育思想述论朱明摘要:李侗是道南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作为二程的三传弟子,他上承洛学,下启闽学,在宋明理学史上占有一定 地住。李侗发展了“理一分殊”的思想并论述了早期理学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在多年的静坐讲学当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其富有特色的教育思想还对理学尤其是朱子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关键词:李侗理学思想教育思想李侗(1093~1163),字愿中,福上的事当然也是“天理一贯”的。因从这个“理一分殊”的思想出发建剑浦县f今南平市)人,学者称延平此他接下来又说了一句“人与天理一也就产生了他的“人性观”。既然“人先生。在师从罗从彦之后,李侗就退也”,这样就达到了“天人合一”,天与与天地一”,天人有共同的理,那么在居山田,静心理学研究。他立志接续人同理,万物体现天理,人性也就体人性中亦有天理,即性与理一。李侗儒家道统,探求圣人之学,终生未仕,现天理了。 又说:“天下之理,无异道也;天下之可谓彻始彻终。在多年研究和讲学既然理是“一”的,那为什么天地人,无异性也。性惟不可见,孟子始基础上,他进一步发展了“理一分殊”万物亦或是人会千差万别呢?李侗以善形之。惟能自性而观,则其致可的思想及静坐养学的方法,并在此过进一步阐明了“理一分殊”的思想。求,苟自善而观,则理一而见二。”这程当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 关于这一点,早期理学家也早有论种性和理一样不能见,但却能“以善述,李侗在继承了前人思想的基础形之”、“自性而观”。孟子的善性即一、“理一分殊”与教育作用、目E,认为“理一分殊”是区分儒学和其“仁义礼智”,它实际上是善性的外在的他诸如道、佛异端学说的分水岭。他体现,而李侗注重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作为道南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说:“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观性。他说:“先生令静中看喜怒哀李侗本体论的思想来源于早期理学一分殊也。”他不仅重视“理一”,而且乐未发之谓中,未发时做何气象。”从家周敦颐和二程。周敦颐曾把“太强调“分殊”,李侗曾言:“要见一视同喜怒哀乐等基本的人性表现中去看极”作为宇宙的本体,而二程则把仁气象却不难,须是理会分殊,虽毫待人性,在它们未发时来观察它们。“理”作为世界的本源。李侗继承了发不可失,方是濡者气象。”这实际上又是很难的一件事,只有通这一本体论的思想,同时用二程的这个“分殊”解决了天地万物千过教育才能使人在这种喜怒哀乐之“理”来解释周敦颐的“太极”。他说:差万别的原因,那这个“分殊”具体又中体会到善性。由于万物秉气不同“太极动而生阳,至理之源,只是动静是怎么起作用的呢?李侗吸收张载而有差异,人亦是如此,虽“人与天地阖辟,至于终万物始万物,亦只是此的“气”说,认为分殊是受到不同的气一”,“天下之人无异性”,然并非每人理一贯也。到得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影响而不同的。他曾在与朱熹论述都能体会到这种天理之性。因为人时,又就人物上推,亦只是此仁的问题时提出:“天地中所生物本会受私欲影响,所以李侗主张“若见理。人与天理一也”从中不难看源则一,虽禽兽草木生理亦无顷刻停虽一毫私欲之发,亦自退听矣。”所以出,李侗认为周敦颐“太极”化生万物息间断者,但人得其秀而最灵五常中必须通过教育,让学者“困而知学,积都包含着“理一贯也”,也就是理存在和之气所聚,禽兽得其偏而已。此其十年之久是亦可以变化气质而于万事万物当中。在李侗看来,万事所以异也。”人和禽兽本源为一体的,必一进也。”显然教育能使人变化气万物既然都是“天理一贯”,那么社会正因为所秉气不同而产生差异。质,从而得以看见性之善,达到性与作者简介:朱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90必椭酱万方数据视野·经典回望理一。为自己的佛学思想辩解,李侗当时并(一)传承洛学,启发闽学基于上述观点,李侗认为教育目未点明其错误之处,而只教其读圣贤李侗作为理学先师,在传道继统的是达到“一视同仁气象”以明人书,让其在读圣贤书中得以找寻答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很小的时候就伦。理既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也是案。而朱熹正是在这种诱导之下得向“在杨门独得其传”的罗从彦学习,社会的最高原则,而理在社会上表现以转变为学方向的。而罗从彦又是“其学得程氏之正”杨的最高原则也即是仁,所谓“r只是(二)教学方法时的直传弟子,这就让李侗成为了二理”。因而,李侗认为天地间是充满在教学方法上,李侗继承了罗从程的三传弟子。朱熹在李侗去世之仁的,宇宙所有一切都是仁的外化,彦的静坐方法,以“默坐澄心”之法教后写道:“道丧千载,两程勃兴。有的在追求仁、行仁义的时候,也就能达与弟子。李侗认为“所谓静坐,只是其绪,龟山是承。龟山之南,道则与到认识理本身了。对于这种“仁”的 打叠得心下无事,则道理始出。道理俱。有觉其徒,望门以趋。惟时豫重要性,李侗认为不识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