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

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俞富堂1,奕永庆2(1.余姚市河姆渡镇水利站,浙江余姚315400;2.余姚市水利局,浙江余姚315400)摘要:无水层灌溉是对水稻淹水灌溉的“革命”,即在水稻生长的大部分时间内田面无水层,而土壤保持湿润,在满足水稻生理需水的前提下,减少灌溉水量,实现增产基础上的节水。余姚市从1998年开始试验示范无水层灌溉,获得平均每亩节水70m3,增产26kg的显著效果。节约用水和增产粮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但节水是社会效益,种粮经济效益较低,所以这项技术的推广需要由政府组织,从供水、用电管理上加以引导和调控。关键词:水稻;无水层灌溉;节水;增产;推广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04)0620048203S275础上的节水。112水稻薄露灌溉技术推广1993年初浙江省水利厅组织推广水稻薄露灌溉技术,余姚市迅速撰写《不化钱、能增产》等科普文章,拟写“少灌百方水,多收一担粮”等标语进行宣传,同时在101课题背景111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水利专家及有识之士己意识到,我国即将面临水危机!全国各地水利、农业专家在总结农民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开展水稻节水灌溉试验。90年代初相继总结出一批技术成果,其中主要有:河海大学的“控制灌溉”、浙江的“薄露灌溉”、广西的“浅、薄、湿、晒灌溉”、辽宁的“浅湿灌溉”。这些技术在操作方法上有所差异,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减少灌溉水量,增加土壤氧气,优化根系环境,促进水稻增产,实现高产基2个乡镇示范推广。当年推广0139万hm519万亩),1994(2年早稻0191万hm(1316万亩),7月全省推广工作现场会在余姚召开,1995年底覆盖面达到92%,到1997年底累计2249万亩),平均增产57715kg/hm2(3815推广1616万hm(3kg/亩)(+1114%),增产粮食9461万kg,节水1173亿m3(72m/亩),参见表1。表1余姚市薄露灌溉推广面积及效益汇总表增产节水节电面积(万hm2)kg/hm2m3/hm2万m3kW·h/hm2年份万kg万kW·h早晚早晚早晚早晚早晚早晚早晚010571124111740211600133311120215802159338158191178312961491966316177215147810701116561719051325923241711762178182528127915901070157615415111171221716512151057111471118218199319941995199667566045060045059368757012301335109512009751050845975455157711997212272170042064593513174115915120020371732404510601001216271425913265615893871195805159677141155100982611841777213575041356410合计或平均16175111502164177101291068同时,在推广薄露灌溉过程中感到农民在操作时对“薄”较难把握,从中国水稻所的科研成果“水面种稻”受到启发:水稻只要根系有水,稻杆“一辈子”不淹水也能够生长并且高产,所以我们联想通过沟灌或“跑马水”补充土壤水分,而田面不保持水层的方法,称为无水层灌溉。2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无水层灌溉,就是在秧苗返青后田面上不留水层,而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要,使土壤保持70%~100%的含水率;按常规一季水稻需灌水12~20次,而这种方法,只灌2~6次,灌溉水量节省50%以上,而产量还能增加。这项技术操作简单,现介绍其中2种。(1)水种湿管。就是在插秧(或抛秧)、返青期间,田面留有薄水层或“半水半露”,保持土壤充分湿润,以利于收稿日期:2004206224作者简介:俞富堂(1958-),男,助理工程师,长期从事农田水利规划管理和节水灌溉工作。49浙江水利科技·2004年·第6期秧苗扎根返青。稻秧返青后田间“只湿不淹”,田面无水层,而是充分利用降雨和少量几次“沟灌”补水,只在水稻对水分最敏感的关键期(孕穗期、抽穗杨花期)保持土壤饱和水量,其他生长期内,田间水分只占饱和水量的70%~90%,就能正常生长。(2)湿播湿管。即在土壤水分饱和,整成软泥苗床的田块直接播洒已崔出短芽的谷种,不再移栽,这种“半旱秧”有较强的生命力,灌水方法同前。上述2种方法都是田面无水层而土壤有水分,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引用一位专家的话非常辩证“水稻需水不一定田面要有水,田面无水层并不是土壤无水”,说明了水层与水分的关系。农药的吸收”。河姆渡示范点1999~2003年试验结果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