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景德镇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根由探析.docx

清末景德镇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根由探析.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末景德镇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根由探析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3.04.035清末景德镇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根由探析陈健毛肖绚(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学研究所,江西景德镇333403)摘要: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彩画不是促使浅绛彩瓷兴起的根本原因。黄公望等元代文人画家逸笔聊写胸中逸气的艺术精神经过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明清文人画家的演变后,逸气已经消解,逸笔也嬗变成为引书入画,尤其是清中后期经过金石学风的催化,更进一步将明末清初文人画家倡导的引书入画嬗变成为写意笔法画,即“写画”。这使得文人画与画工画在创作理念、表现形式、审美趣味等方面趋同,这是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的根本原因。关键词:浅绛彩文人瓷画;陶瓷绘画;文人画;引书入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G122A1004-6917(2013)04-0164-04画,而写意笔法画的兴盛直接促使了浅绛彩文人瓷画的勃兴。辨析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的渊源,对于当代继承和弘扬文人瓷画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清末浅绛彩文人瓷画的兴起在我国陶瓷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牌的意义。关于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的根本缘由,学术界一直莫衷一是,概括而言,主要有四种解释:一是太平天国运动中御窑厂的烧毁;二是清末粉彩的式微;三是“新安画派”和“海派绘画”的影响;四是元代文人画家黄公望浅绛彩画的影响。细究可知,这四种解释似是而非。御窑厂被烧的历史契机和粉彩由盛而衰的艺术规律都不足以成为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的根本原因所在。关于“新安画派”和“海上画派”对浅绛彩文人瓷画影响的解释,在辨析之后就会发现这两个画派影响并导致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的说法也不确切。浅绛彩瓷受元代文人画家黄公望的影响是无庸质疑的,但黄公望的浅绛彩画为何要等到五百年之后才促使浅绛彩文人瓷画勃兴。显然,画家黄公望的浅绛彩画也不是导致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的直接和根本原因。浅绛彩文人瓷画在清末的兴起看似偶然,其实里面包含着必然性。这体现为在元明清五百年的绘画发展历程中,黄公望等元代文人写意画嬗变成为清末的写意笔法一清末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天国攻占景德镇,烧毁御窑厂,并统辖景德镇达7年之久。战乱导致御窑厂里的库存瓷样散失,良工画师散落民间。在流落民间的御窑厂画师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的推动下,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并盛行于世约70年之久。现存于世的第一件浅绛彩文人瓷画是程门于咸丰五年(1855年)创作的。以上似乎印证了浅绛彩文人瓷画的出现与御窑厂的烧毁有关,但御窑厂被毁,画师流落民间创作简便易行的陶瓷绘画为何偏偏选择浅绛彩这一样式。若论成本极低、省工省料、较易上手,传统青花更为合适,但这些流落民间的御窑厂画师们却选择了五百年前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彩画。显然,御窑厂被毁和画师流落民间只是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的外在因素,不能成为根本缘由。兴盛于康收稿日期:2013-01-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者简介:陈健毛(1973-),男,湖北黄冈人,博士,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学研究所副教授;肖绚(1970-),男,江西景德镇人,博士,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学研究所教授。164清末景德镇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根由探析雍乾的粉彩到了道咸年间,官窑虽泛可陈,但其仍然是民窑精品中的主要品种[1]。退而言之,即使粉彩衰落也并不一定由黄公望的浅绛彩画取而代之。所以把粉彩艺术衰落作为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的根本缘由是很牵强的。至于浅绛彩文人瓷画受到“新安画派”和“海上画派”的影响固然是事实,但将这一影响作为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根由的持论者所言多数是泛言之词,缺乏言之有据的辨析。以程门、王少维、金品卿三人为代表的浅绛彩文人瓷画师的籍贯是新安,但新安籍贯的画家与“新安画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新安画派”是个特定的概念,专指兴盛于明末清初以弘仁、查士标、程邃、戴本孝等为代表的画派。“新安画派”在清中后期的嘉道年间余脉寥寥。此外,在有关“新安画派”的资料中,找不到任何浅绛彩文人瓷画家的记载,在浅绛彩文人瓷画中也鲜见模仿某“新安画派”名家的题跋。所以程门等新安籍画家的绘画只是“新安画派”的流风所及而已,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至于浅绛彩文人瓷画受到“海上画派”的影响,情况则较为复杂。单从时间上来看,二者也不能构成因果关系。梁基永通过考证现存于世最早的浅绛彩文人瓷画,提出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于道光末年(1835-1850年前后)[2]。这个观点较为可信,故依此时间,现存于世的有“海上画派”名家张熊于1856年绘制“四清图”浅绛彩文人瓷画时,浅绛彩文人瓷画已经兴起。“海上画派”名家如吴待秋、王震等创作浅绛彩文人瓷画已是浅绛彩文人瓷画盛行之后的事情。所以,“海上画派”促使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的提法似是而非,不能成立。浅绛彩文人瓷画受元代文人画家黄公望浅绛彩画的影响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艺术风格上来看,都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