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汝城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回顾
汝城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回顾
汝城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回顾
发布时间: 2010年03月30日 来源: 县统计局 作者: 何为灯 字体: 大 中 小 (双击滚屏)
“十一五”期间,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五个汝城”的发展定位,依托资源及区位优势,抢抓“先行先试”、促民生建设的战略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全面实施“错位竞争、产业强县、城镇带动、主攻‘瓶颈’、和谐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城镇和交通建设大会战,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了县域经济的稳健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宏观政策因素的正面推动
1、党的十七大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时代。汝城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推动经济发展逐步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由单纯的经济增长向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2、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中央连续多年以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逐年扩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农村面貌的深刻变化。汝城涉农补贴由当初的300余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3500余万元。
4、汝城作为重点扶持贫困县,持续享受国家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的倾斜,每年增加近2亿元的政府补助资金,部分地缓解了汝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二)自然及市场因素的负面制约
1、汝城的矿山、水电开发在2005年、2006年达到极值,然后逐步萎缩,给之后几年的发展形成了新的资源“瓶颈”。
2、始于2007年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予汝城经济发展以重创,金属价格应声直落,导致汝城大部分工矿企业相继停产或关闭,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从2007年11月到2009年8月连续22个月大幅滑落,占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52.1%回落到2008年的22.25%,工业经济由“十五”的“领头羊”一度变成“十一五”的“短脚腿”。同时,大量的外出民工回流,农民增收速度放慢。
3、连续遭遇特大自然灾害,给汝城经济造成沉重的打击。2006年遭遇“5?6”、“7?15”、“7?26”特大洪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亿元;2007年6月,在10余个生猪生产基地乡镇大范围地爆发生猪蓝耳病疫情,导致农户猪舍空栏率达98%以上;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及10、11月,两度遭受严重的旱情,致使粮食、蔬菜、水果、西瓜等大宗农副产品普遍减产或绝收;2008年初的特大冰雪灾害造成全县27.9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0.37亿元,与金融危机一起共同夹击脆弱的汝城经济。
4、矿业秩序的整治与资源的整合也给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也是为适应中央产业政策调整下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短期阵痛。
(三)汝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定位。为呼应“两型社会”建设及郴州“两城”建设的需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经过县委、县政府的冷静分析及认真思考,从过去的“抓项目促发展、抓开放促引进、抓作风促落实”的“三抓三促”工作举措及“向北争政策、向南拓市场、向内挖潜力”的“三向”行动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出了“建设湘粤赣边际中心县城,打造开放汝城、活力汝城、生态汝城、文明汝城、和谐汝城”的发展定位,重新制定汝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凝心聚力,全力推进汝城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一)经济发展振荡而行
五年来,汝城的经济社会发展虽历经风雨,但总体趋势仍是稳步向好。(注:2010年数据按基本预期目标预计,2009年数据尚未得到省市的正式核定。)
经济总量触底回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85048万元升到2009年的239657万元,预计2010年为28482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略降2.37%。其中第三产业增长52.28%,年均增长8.77%,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就经济总量而言,期间经历了2007年、2008年的剧烈波动,到2009年9月才开始回升。
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15373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8207万元,年均增长12.9%;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6733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5428万元,年均增长18%;税收收入由2005年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