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产品标准体系与检验体系初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苜蓿草产品标准体系与检验体系初谈

苜蓿草产品标准体系与检验体系初谈石守定,张义,高秋,李存福,冯葆昌(全国畜牧总站农业部全国草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100125)中图分类号:S8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264(2014)01-0041-04摘要:标准体系与检验体系是影响苜蓿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初步介绍了可应用于苜蓿草产品的标准及饲草质检机构建设情况,比较了我国颁布的苜蓿草质量分级标准与美国应用最广泛的苜蓿干草质量分级标 准的差异,并重点分析了质量检验标准和质量评价与分级标准领域存在的问题。建议制定一套系统完整、适 合我国当前苜蓿草产品生产贸易水平并由市场认可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通过认证的饲草产品质检机构的力 量,加强监管,规范市场,重要的是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从而促进苜蓿产业的发展。关键词:苜蓿草产品;标准;检验近年来,随着奶业快速发展,苜蓿草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国产苜蓿草产量和质量难以满足需 求,供需缺口越来越大,成为限制奶业发展的一个不可 忽视的因素。此形势下进口苜蓿干草量迅速增加。据统计,2008~2011年苜蓿进口量分别为1.96万t、7.66万t、22.72万t和27.7万t。在此背景下,2012年中央1号文件决定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1]。扶持政策实施以来,成效明显,高产优质苜蓿种植面积扩大,商 品草质量提高,规模牧场广泛使用国产优质苜蓿,有力 地促进了我国奶业的恢复和振兴。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12个优势产区苜蓿种植面积达到2383万亩,比2011年增加了150万亩,全国商品苜蓿草产量达到50多万t[2]。然而,2012年进口苜蓿草数量也突破了40万t。可见,我国苜蓿产业仍然面临严峻考验,亟待快速突破发展。期,要切实抓好高产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建设,一是推进苜蓿标准化生产,提高国产苜蓿优质率;二是促进草畜 配套,提高奶牛生产水平;三是强化项目示范带动,广 泛宣传政策效果;四是加强项目组织管理,确保资金发 挥作用[2]。可以看出,制约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因素:一是缺 少优质苜蓿生产基地。这与苜蓿评优活动抽样中调查结 果一致。在抽检的40家企业中,生产苜蓿草的土地多半贫瘠干旱,优质耕地很少。而且很多企业的生产地不连 片,制约了规模化生产。二是苜蓿草生产技术落后,需 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三是苜蓿产业缺乏资金支持。 所以需要强化项目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苜蓿 产业。笔者认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制约因素,那就是苜 蓿草产品标准体系与检验体系。这关系着苜蓿草的生产 和贸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适合生产力水平的标 准体系和检验体系是很重要的,可以为生产贸易提供检 测服务,也可以支撑科学监管,维护市场公平和诚信, 重要的是形成实现优质优价的机制,规范市场,保障诚 实的、生产水平较高的企业获得合适的利润,从而促进 贸易,带动生产。只有这样,社会资金才会进入苜蓿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项目引导的作用,从而推动苜1制约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因素农业部高鸿宾副部长在《加快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为奶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奶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中强调,当前我国奶业正处在转型升级和建设现代奶业的关键时期,亟需草业支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收稿日期:2013-081FORAGECOLUMN蓿产业的升级。心于2011年制定了《NY/T2129-2012饲草产品抽样技术规程》。微生物指标如细菌总数测定、霉菌总数测定 采用饲料的标准,需要对样品粉碎,这对检测草捆产品 来说显然有些不合适。因为制备样品的过程对微生物检 测结果是有影响的,所以有必要制定适合苜蓿草等草产 品检测的标准。表1主要指标现行检测标准一览表2标准体系从目前实施或正在制定的标准来看,应用于苜蓿草的标准主要有三类,一是生产技术标准,二是质量检验 标准,三是质量评价与分级标准。2.1 生产技术标准地方制定的生产技术方面的标准有:北京市制定的《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DB11/T256-2005)、河北省制定的《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DB13/T945-2011)、安徽省制定的《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技术规程》(DB34/T1416-2011)等,从苜蓿草播种前准备、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目前,苜蓿草生产技术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仍然是空白。我国大部分地区由于苜蓿草生产、收获、 加工等环节技术落后,生产不规范,在生产过程中营养 成分损失较大,导致牧草质量难以提高。因此,有必要 探讨不同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苜蓿 干草调制技术,最终获得适合在不同苜蓿主产区大面积 种植和分散种植模式下应用的优质苜蓿干草低损耗调制 加工技术,以降低苜蓿在干草调制过程中的营养损失, 提高苜蓿产品质量。因此,2013年农业部全国草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