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柯的知识考古学.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论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叶秀山 【作者简介】作者叶秀山,1935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内容提要】 本文侧重从西方哲学传统、特别是欧洲大陆近代和现代的哲学思潮出发,分析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在反对欧洲近、现代传统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出福柯对西方近代“逻辑主体性原则”和现代“历史主体性原则”的批判,使他的考古学意义下的人及其思想产品最终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而成为一种关系的总和,从而使知识考古学在更深刻的层次上打击了西方哲学中人类中心论传统。人的思想、知识、科学失去自身独立发展的连续性,而存在于各个时期的关系和制度之中。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在知识考古学意义下“话语”的陈述性特征,使它与语言学的句子、逻辑学的命题区别开来。作为“推理式的实践”,“话语”不仅仅是语义学、符号学的对象,而且是知识考古学的档案。知识的档案与其它一切考古文物一样,被理解为各个时代思想产品的例证,而不是只存在于时间中而自身相连续的思想、意识、精神、意义的封闭系统。 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对当今法国哲学、 甚至对整个欧美哲学的影响似乎正在加强,但他的书却很难读。一方面,他似乎可以被看作所谓后现代思潮的主要代表和创始人之一,要弄懂他的意思,首先要对这种后现代思潮有一个精神上的总的把握,这样,就不仅要读他的书,还要读在他前后的一些与这种思潮有关的书,如德里达的书,而这些书也都不是好读的;另一方面,福柯书中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大半都是正统的哲学工作者所不太注意或不太熟悉的部门,如医学、犯罪学、性问题等,要深入弄懂他书中意思,还得对这些具体学科有相当的知识才行。当然,对于福柯的这种“博学”和“冷僻”,人们未必可以用“故弄玄虚”和“钻牛角尖”来加以贬斥,因为他注意研究这些部门的问题,有思潮上的背景,也与他自己的整个思想态度有关。甚至可以说,他把这些学科引入哲学的视野是对哲学的一种贡献。     一、还是从康德说起 福柯的思想固然新奇独特,但它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从传统的哲学史态度来说,我们可以在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特别是西方从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中找出它的渊源;从他自己的“知识考古学”的态度来说,则也可以探究出它的“考古的”层面来加以理解。 就传统哲学史而言,在西方近代哲学初创阶段,有三个人不可忽视,即英国的培根、法国的笛卡尔和德国的康德。由他们三位确立了“经验世界”为知识之对象和领域,而不必象中世纪神学哲学家那样,把宗教问题也设法构造成一种知识体系。这又是西方哲学史上说的由本体论(存在论)向知识论的转化过程。这种转化,并不是说本体论(存在论)问题真的被取消了,而是说这些人要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存在。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存在才是知识的对象,才是可知的,可理解的,可以证明的。对于用知识可以证明存在这一点,培根并不怀疑,他认为只要改造亚里士多德的(知识的)“工具”,就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事物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存在。笛卡尔的态度与培根不同,他采取的是一种怀疑论立场,但他却相信“我的存在”是不可动摇、无可怀疑的,因为它有“我思”作为坚实的明证。康德虽然狠狠地批评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指出不能用“思”来证明“在”,但实际上他在自己的“现(表)象论”中却不可避免地容忍了这个命题。我们看到,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已孕育了康德的那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即把立足点从客体(在)转向主体(思)来,知识问题才能解决。在康德的“表象论”、“知识论”中,“思”和“在”是统一的,因为经验的对象(在)原是经验的主体(思)所建立起来的。 从某种角度来看,康德的贡献不完全在于他自称的那场“哥白尼式的革命”,而在于他指明了“经验知识”的有限性,而这种有限性否定了那种以建立无限知识为目标的“形而上学”。 然而,康德的知识论仍有一个矛盾:“经验”是“我思”建立的,但“我思”不在“经验”之中,而是“经验”的先天条件——时空和范畴,于是,这里的“我思”是空灵的,精神性的。正是在这里,福柯找到了康德思想在他的考古学上的层面。 福柯说,康德的思想是欧洲思想从古典时期到现代时期的过渡环节,而所谓18世纪欧洲古典时期对思想的理解正是表象性、符号性、代表性的,即思想本身为空无,它只表象(代表)它所蕴含内容之所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康德的先天范畴只是一些无实体性的功能。就表象性、代表性而言,康德的思想属于古典时期。 然而,康德又指出这种表象性的知识是有限的,无限的表象性知识就是形而上学,这样,就为知识以外的领域,留下了问题。我(人)不仅仅是空灵的、精神性的“思”,既不是空灵的知识主体,也不是空灵的、形式的道德主体。作为一个严肃的学问家,康德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明确承认“什么是人”的问题经常困惑着他。福柯认为,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