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性老城区城市肌理及其公共空间设计理念_以青岛为例.docx

遗产性老城区城市肌理及其公共空间设计理念_以青岛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产性老城区城市肌理及其公共空间设计理念_以青岛为例

遗产性老城区城市肌理及其公共空间设计理念——以青岛为例UrbanTextureofInheritedClassicalDistrictanditsConceptsforPublicSpaceDesign:ACaseStudyofQingdao李静雅陈可石邰浩LIJingyaCHENKeshiTAIHao文章编号:1009-6000(2014)09-0055-05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作者简介:李静雅,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陈可石,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邰浩,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摘要:从城市形态学中城市肌理概念出发,通过人本行为认知城市空间。以青岛老城区为例,分析城市肌理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并解析城市肌理的构成,探究老城区公共空间设计的理念。提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路径:在符合城市规划理念、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重视功能肌理中生活空间的质量,注重公共场所的人本化设计。意在为中国当下城市建设中公共空间的营造提供一些建议。关键词:城市肌理;公共空间;空间支持性;空间体验性;空间识别性Abstract:Startingwiththeconceptofurbantexture,thisarticleintendstorecognizeurbanspacethroughhumanbehaviors.TakingQingdaoclassicalurbandistrictasexample,thisarticleanalyz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urbantextureandpublicspace,explodesurbantexture’scompositionandprobesintothedesignconceptionsofpublicspace.Itproposesthedesignpathsofmodernpublicspace:Inaccordancewiththecityplanningideaandunderthepremiseoffunctionalrequirements,thedesignofpublicspaceneedstopaymoreattentionstothequalityoflivingspaceandhumanisticdesignmethods.Thisarticleaimsatprovidingsomesuggestionsandreferencestotheconstructionofcontemporaryurbanpublicspace.Keywords:urbantexture;publicspace;spacesupporting;spaceexperience;spacerecognition1城市肌理的新角度城市公共空间由城市中各种要素组合而成,它们相互制约包容,形成空间结构,呈现多层次的组织模式,从而组成了城市形态的“硬件”——城市公共物质空间和“软件”——精神文化、历史传统、意识特征等[1]城市精神内涵。因而,城市公共空间可理解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有待开发的空间,公共空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代城市的公共空间却普遍存在环境品质和个性魅力下降、缺乏人文关怀、本末倒置的注重审美情趣和设计手法、缺乏活力等空间失落的问题[2],学者们在探究失落原因的同时也在寻求解决办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老城区空间:它们自然地融入城市之中,除了具有旅游和文化展示的主导功能,也维持着充满活力的现代生活,其完整、具有特色的城市肌理起到了关键作用。城市肌理对于活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巨大作用已经得到认同。然而由于缺乏系统性研究,导致对城市肌理的应用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涵,对肌理的生搬硬套和形规划与设计│PLANNINGANDDESIGN式拼贴随处可见[3],进而导致形成的公共空间徒有其表,乏善可陈。公共空间既是城市功能空间又具有场所精神,还提供了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下行为文化需求的空间。因而城市肌理中蕴含的场所文化和行为文化内容成为解读城市公共空间的新角度。面积的街道交叉口数量成正比,与交叉口之间的平均距离成反比[4];芦原义信的“街道宽高比”法则从垂直的二维平面中洞悉建筑物高度和街道宽度对步行体验的影响:以D/H=1为界限,D/H>1会逐渐产生远离感,超过2会产生宽阔感;D/H<1会逐渐产生接近之感,进而产生压迫感;D/H=1存在匀称之感[5]。两个层面的相互结合可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研究城市三维公共空间体验性的框架。2.2人文内涵与公共空间城市肌理是涵养城市文化底蕴、保持地区个性、焕发内在活力的重要依据[6],里弄、胡同之所以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是因为使用者对于一个地域的识别或地域所代表的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