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主体的驱动模式.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主体的驱动模式

创新主体的驱动模式 刘士文 重庆市委党校哲学部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创新主体是创新系统中唯一能动的因素, 是创新实践的灵魂和统帅。但现实实践却更注重物质要素驱动, 重物轻人, 或者只注重少数精英人才。根据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现代西方创新理论以及创新实践的现实发展, 发现:处于塔尖的创新精英与作为塔基的创新大众辩证作用, 创新共同体是多元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有效形式;创新主体与物质要素辩证作用, 市场经济是系统组织创新诸要素的有效模式, 新兴的知识付费是回报不同创新贡献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创新; 发展主体; 驱动创新; 要素; 作者简介:刘士文 (1971-) , 男, 湖北宜昌人, 重庆市委党校哲学部, 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政治哲学与发展哲学。 收稿日期:2017-06-05 Received: 2017-06-05 创新实践涉及创新主体、创新客体、创新环境多项因素, 创新主体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唯一具有主动性的因素。创新环境的建设、创新客体的利用改造均有赖于创新主体的主动作为。提升创新主体驱动效能是提升创新效能的关键。 一、创新主体 大多数人认为创新是专业人员的事, 专业人员是创新主体。从历史的现象层面来看, 创新都是精英的活动, 普通大众排除在创新活动之外。其实, 创新精英的创新离不开群众的基础, 创新精英的创新是群众创新的集中表现。群众是创新主体最广泛的基础层, 创新精英是创新主体最闪亮的塔尖层。 (一) 马克思认为, 群众是创新的基本主体 马克思、恩格斯是现代创新思想的源头。最早明确提出现代创新概念的熊彼特明确指明他的理论来自于马克思的创新思想。马克思说, “创造是一个很难从人民意识中排除的观念”, [1]195他认为人民群众具有天然的创新能力。对于精英与群众之间的创新能力差距, 他认为是后天造成。他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马克思指出, 解放群众的创造力, 群众就会迸发出伟大的创造性:“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 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 站起来吧!”毛泽东认为群众具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邓小平根据实践得出结论, “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 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习近平也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二) 现代西方创新理论也认为, 群众是创新的基本主体 熊彼特是现代西方创新理论的开山鼻祖。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经济发展理论》提出著名的“破坏性创新”理论。他把生产体系中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定义为“创新”。熊彼特认为, 创新在生产活动中实现, 这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一致。但他认为只有精英才能把生产活动中的新发现提升为创新。其实, 劳动群众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主体, 则必然是创新实践的主体, 精英把劳动群众的创新素材加以提升并不能抹杀劳动群众的创新贡献。 传统创新理论重视精英创新。2000年以来, 世界创新理论发生了重大转向, 开放创新理论、协同创新理论、群体创新理论、动态非线性交互型创新理论取代封闭创新、精英创新和线性创新理论, 现代创新的“万众”特征成为共识。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亨利·切斯布朗2007年出版《开放式创新》, 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理念, 指出创新必须从传统的封闭创新走向外部的思想和知识融合开放、从传统的实验室全程创新转变为采用社会创新的现有成果再加以发展。“开放式创新”是打开企业、实验室的界限, 从开放的大众中吸纳广泛的创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2013年出版《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 指出当今国家繁荣的源泉在于“无处不在并且深入社会底层的创新”;创新价值观将在全社会普遍确立、各国将建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 这些变化会激励大众创新。斯坦福大学谢德荪教授在《重新定义创新》, 指出现代创新的重点不是科技的创新, 而是应用科技能力的创新;不是只解决单一问题的创新, 而是要解决系统问题的创新;不是企业内部流程的创新, 而是吸引上下游两面市场成员融入共建生态系统的创新。谢德荪教授的“新创新观”强调创新的系统性, 说明创新是社会大众而非小众的事务。 (三) 当今已是万众创新时代 教育的普及、提高使更多大众增长了创新能力;网络的普及、泛在使大众获得了创新所需要的知识、信息、联络、交互条件;开源运动使大众获得了必威体育精装版的技术来源、创新工场的D IY (自造) 条件;金融发展、社会服务的完善使大众进行创新所需要的经济条件、其他要素条件随手可得;创新工场、创客空间、创新社区、创客网路部落、个性化生产消费、桌面工场等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