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热带药用植物病害
病原 1.褐根病 Phellinus noxius。子实体木质,无柄,半圆形,层生,边缘略向上,呈锈褐色,下表面灰褐色,不平滑,密布小孔。担孢子卵圆形,单胞,深褐色。 2.黑纹根病 图 Ustulina deusta。分生孢子梗短而不分枝,无色。分生孢子顶生,单胞,无色,香瓜子形。子囊果,黑色,球形。子囊孢子8个,单胞,褐色至黑色,呈香蕉形或鼠粪状,单行排列。 槟榔根腐病 病害循环 初浸染来源:垦前林地已经染病的树桩或各种灌木等野生寄主。 根系接触传播;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引起植株发病。发病中心的病根与周围健康植株的根系接触或病株产生的孢子再次侵染,就可使病区不断扩大。 发病条件 1.垦前林地染病杂树多,开垦时没有清除干净,容易引起发病。 2.槟榔园周围染病的野生寄主多,发病也较重。 3.失管荒芜,过度密植且排水不良的槟榔园易发生根病。 4.土质粘重、结构紧密、易板结、通气差的地方,根病发生较重。 5.高温高湿有利于孢子的传播和侵入,菌丝的生长和伸延也快。低温干燥不利病菌的蔓延。 防治 1、彻底清除或毒杀林地中的病树桩、树根、野生寄主。 2、加强管理,消灭荒芜,增施肥料,增强槟挪对病害的抵抗性。 3、定期检查病情,发现病株,及时处理。 五、槟榔生理性黄叶病 槟榔黄叶病是由于缺乏某些营养元素而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此病在海南岛各地均有发生,1985年~2005年间,万宁、琼海等地的槟榔园普遍出现叶片黄化,严重影响槟榔生长和产量,重病株濒于死亡。 症状 病原 发病条件 防治 症状 主要在结果树中发生为害。发病的槟榔园各植株同时出现黄叶。植株从最下层老叶开始黄化,然后有次序地向上一片片黄化脱落。病株花序变小,提早枯萎,雌花少而多败育,即使结果也必脱落。 病原 1、缺镁引起的; 2、缺钾所致(多数)。 发病条件 1、树龄越大,黄化越严重,这是由于长期消耗土壤中的钾素所致; 2、结果多,消耗的钾也多,土壤中钾素含量就更少。 3、槟榔园的土层薄、砂质多、酸性过强、雨水冲刷严重、土壤肥力低、管理差、施肥不当等发病也较严重。 防治 1.加强管理,适当增施化肥,尿素、硫酸钾(氯化钾)、过磷酸钙均要施用,缺一不可。同时适量施用硫酸镁。 2.对酸性过强的土壤,适当施入一些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3.对坡地要修建保水保肥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六、槟榔其它病害 煤烟病 鞘腐病 附生蕨病 红根病 药、肥害 槟榔鞘腐病 Marasmiellus candidus 叶鞘干枯死后紧贴在槟榔树干上,撕开后可见白色菌丝。 红根病Ganoderma lucidum 实体侧生,有蘑菇香味,上表面呈锈褐色,边缘略向上,黄白色,下表面光滑呈灰白色,靠近寄主根部的子实体有柄,寄主根部海绵状湿腐。 羽裂星蕨 狭基巢蕨 光石苇 贴生石苇 槟榔煤烟病 槟榔药、肥害2-1 槟榔药、肥害2-2 第二节益智病害 四、益智根结线虫病 一、益智炭疽病 二、益智立枯病 三、益智轮斑病 一、益智炭疽病 症状:为害益智幼苗和结果株。通常从叶尖、叶缘开始发病。急性型病斑初期表现水渍状、暗绿色条斑,而后病斑变为红褐色或灰褐色,不规则形;慢性型病斑棕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其上散生小黑粒,边缘有黄晕。 病原: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二、益智立枯病 症状:幼苗叶片或叶鞘初期出现红褐色近圆形小斑点,直径2~3mm,然后病斑不断扩大形成不规则形的褐色大块斑,块斑背面略呈灰绿色云纹状。最后,变褐下垂枯死。在高湿条件下,枯死叶片上产生颗粒状白色至褐色小菌核。 病原:Rhizoctonia solani 第八章热带药用植物病害 第一节槟榔病害 第二节益智病害 第三节巴戟病害 第四节白豆蔻病害 第五节其它南药病害 第一节槟榔病害 第二节益智病害 第三节巴戟病害 第一节槟榔病害 一、槟榔细菌性条斑病 二、槟榔叶枯病 三、槟榔炭疽病 四、槟榔根腐病 五、槟榔生理性黄叶病 六、槟榔其它病害 一、槟榔细菌性条斑病 1970年印度首次报道此病。自1985年开始,海南各县(市)普遍发病,幼苗、幼树及结果树均被侵染,重病区发病率高达85%一100%。 症状 病原 病害循环 发病条件 防治 症状 叶片呈现暗绿色至淡褐色、水渍状的椭圆形小斑点,扩展成1cm宽、1~10cm长的深褐色短条斑,其周围黄晕明显。图 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渗出淡黄色、粘胶状菌脓。 重病株病叶破裂,变褐枯死。 槟榔细菌性条斑病 病原 野油菜黄单胞菌槟榔致病变种,学名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arecae。 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鞭毛单极极生。在YDC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表面光滑,隆起,有光泽,淡黄色,边线完整,粘稠,略透明。图 菌体生长最高温度为 33~34℃。
文档评论(0)